健康生活

越坐越憂鬱? 散步、少量運動能增加小確幸

[adrotate banner="32"]

炎炎夏日,實在懶得出門,許多人只想待在冷氣房裡,以看電視、吃東西來消除疲勞。但久坐無法紓壓,甚至越坐越憂鬱!根據一篇康乃狄克大學發表於《健康心理學期刊》研究發現:長時間的久坐可能造成較低的主觀幸福感,及較高憂鬱情緒風險。此研究發現,經常久坐的人,在從事輕度或中度體能活動後,整體幸福感和情緒呈現大幅改善!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休閒運動健康系徐錦興教授表示,近年許多研究推翻過去一般認為運動時間越長、強度越高,對身心效益越好的理論,上述研究證實,只要提高身體活動量,就能提升正向情緒,降低憂鬱風險與疼痛感受。對於習慣久坐或沒有運動習慣的人而言,最重要的是改變生活型態。

試著統計一周坐著的時間,根據自己的生活模式思考一周要撥多少時間起身活動。例如不妨:走路到市場買菜、騎腳踏車去附近銀行繳費,或到公園散步等,減少久坐的時間,就能提高身體活動量。運動並非汗流浹背、氣喘吁吁才有效,只要改變坐式的生活習慣,就能增加幸福感。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說明,此研究對於討厭運動的人而言是個好消息。少量且低強度的運動:悠閒地散步、戶外遛狗、走到遠一點的超商選購商品、上班時提早一個捷運站下車…能讓心情更好,增加幸福感。找到自己喜歡的運動類型及可接受的強度,會較容易持續執行,進而養成習慣,無論逛街或逛書店,都能有此效果。

對於講求效率的人而言,試著每周抽出一些時間從事喜歡、輕量級的運動,剩餘非活動的時間也能提升愉悅感 (假使每周只花 3%的時間運動,剩下 97%的時間也會感到快樂)。葉雅馨指出,許多人因為暑假天氣炎熱而懶於出門或做戶外活動,家人不妨選擇可以在室內進行的運動,立定跑步、跳繩, 或一起逛超市、百貨公司、量販店等,達到輕度身體活動的目的外,也增近家人相處的時間。

葉雅馨建議,培養習慣時設定簡易達成的目標,例如:邊看電視邊原地踏步半小時、炒菜時擺臀三分鐘、洗澡時踮著腳…。選擇易達成、易執行又易持久,且會產生許多愉快感的運動,逐漸增加頻率,就能成為一種生活習慣。

(畢翠絲/台北報導)

在愛中竭力追求真理,重視媒體對家庭及年輕人的影響。支持風向新聞,♡ 捐款連結:

http://lovecom.org/donate

喜歡這篇新聞嗎?分享給您的朋友吧!

好友人數

 

愛傳協會(02-2369-1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