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治教育社會要聞

北市社會局號招「家訪員」守護兒少  應建立預防勝於治療的觀念

[adrotate banner="32"]
社區家庭關懷訪視員的服務內容。(圖/ 台北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中心)

台北市兒少保護通報案件一年破2400件,北市社會局昨(30)日招募家庭關懷訪視員與到宅親職服務人員。台灣全國媽媽護家護兒聯盟秘書長陳怡朱表示,社福端早已意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政府在預防端的努力仍然不足。賴士葆青年總顧問曾獻瑩表示,推動家庭教育,建立預防勝於治療觀念,是給兒少最好的禮物。

家防中心主任陳淑娟表示,兒少通報案件有20至30%,是因為家長欠缺親職知能,而非惡意虐待,例如孩子一直哭鬧所以父母會摀住嘴巴。經訪視後確定不是兒保案件者,社會局會請家庭關懷訪視員每個月2次訪視、訪視期間最長3個月,每次有訪視費600元、交通費300元,擔任資格資格為成年且沒有犯罪前科。

至於到宅親職服務人員,陳淑娟指出,親職人員係負責已開案之兒保案件,提供專業知能,協助到宅改善教育行為,需要具備育兒經驗的專業人士,例如退休保母或退休醫護,每週至少1次到宅服務、持續6個月,每次親職服務費1千元、交通費300元。

媽媽盟秘書長陳怡朱表示,肯定社會局意識到家長需要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但北市府在預防端的努力仍然不足。例如,家訪員的服務卻沒有看到家庭教育中心和社會局共同合作的機制,如果兒少通報案件至少兩成家長欠缺親職知能,那台北市未通報且同樣欠缺親職知能的家長誰來服務呢?家庭教育中心正適合與社會局合作投入家訪員之培訓與招募。

大安文山區市議員擬參選人曾獻瑩表示,推動家庭教育,建立預防勝於治療的觀念,才是真正提升家長、家訪員、親職人員能力的關鍵。社會局針對已開案之兒保案件提供的「專業」親職人員,係以退休保母或退休醫護為主,他們或許有照顧幼兒健康作息等知能,卻未必具備提升家人關係的教育知能。

曾獻瑩指出,以在大安文山區開設預防兒少手機課程為例,許多家長不乏高知識份子,即使已經知道如何以科技管制手機,卻因缺乏與孩子互動、陪伴、溝通的知能,親子衝突家家戶戶都在上演,上過預防課程後,才意識到關鍵是建立親子愛的關係,其他管教的方法或科技手段才能真正見效。所以,北市府應落實家庭教育,建立預防勝於治療的觀念,是給兒少最好的禮物。

(記者陳維諾/台北報導)

愛傳協會風向新聞(02-2369-1336 Kairos.News 2015 年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