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要聞

10分鐘不上網就覺得悶 研究:愛聊天取暖反更憂鬱

[adrotate banner="32"]

青少年喜愛上網與他人互動,但上網時數越多心情越憂鬱!國內最新針對大台北地區青少年上網行為的研究發現,憂鬱程度越高者,假日上網總時數高於6小時比例越高;當沒在上網時,10分鐘內就會想再使用網路者,有明顯憂鬱情緒。

根據董氏基金會今年以大台北地區國高中職生為對象進行的調查發現,憂鬱程度越高者,假日上網總時數高於6小時比例越高;平均每隔「10分鐘內」想上網者,其「有明顯憂鬱情緒,需尋求專業協助」比例,明顯高於每隔一小時以上者。分析顯示,上網總時數越高者,憂鬱情緒指數越明顯。

在假日,有21.1%受訪者假日每次上網平均持續超過四小時以上, 42.7%受訪者平均每隔30分鐘就想上網。過去也有很多文獻指出,長時間使用網路與憂鬱有關,這次研究也證實,憂鬱程度越嚴重者,選擇上網「與他人互動/聊天」的比例越高。

(圖片提供:董氏基金會)

台灣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會理事長陳質采醫師表示,青少年以為上網聊天可以紓解情緒,卻忽略會長時間在網路上聊天者,大多是學不會與自己獨處的一群人,持續與這些人取暖只能暫時緩解情緒,找不出自己的壓力源,無力解決自己的問題。

當青少年網路使用過度會造成身心的影響,像久坐影響身體發展、坐姿不良、視力不佳、作息不正常導致失眠或情緒不穩。陳質采提醒,憂鬱情緒與網路成癮有高度的相關性,互為因果,原本用來經營正常社交活動或處理課業的時間,被上網取代,減少與他人的人際互動;當情緒不佳,想讓自己輕鬆而埋進手機世界;沈迷在手機主,更無法應付生活上的任務,於是想逃避造成惡性循環。

陳質采呼籲,當發現家中有這樣情況的孩子,須處理的不是只監控上網時間,也包括易觸發上網誘因的煩躁情緒、人際壓力及其他共病症;當情況無法改善時,建議立即尋求專業醫療的協助。

葉雅馨表示,今年世界衛生組織已正式將網路遊戲成癮納入精神疾病,引起大眾對此議題的關注。而青少年對於網路使用的依賴及所衍生的身心狀況問題,遠超過我們的想像。建議家長、老師可以引導青少年培養多元的興趣及建立有效的紓壓習慣,例如運動、桌遊…。同時,了解及評估青少年上網的需求,如針對網路影片了解其類型及喜好,並投其所好,提供正確的心理健康資訊或心情頻道聊天室等。

(畢翠絲/台北報導)

關心您我的健康,守護下一代。

長期關注癌症、失智、糖尿病、愛滋、性病等議題!

支持風向健康新聞

♡ 捐款連結:
http://bit.ly/2HywNZN

 

 

喜歡這篇新聞嗎?分享給您的朋友吧!

愛傳協會(02-2369-1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