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要聞

女童遭性侵!安置多年仍做惡夢 逾5成受虐兒終身罹精神疾患

[adrotate banner="32"]

「想告訴媽媽,又擔心媽媽失去幸福!」12歲的張小妹從小失去父親,媽媽的男友長期對她性虐待,並威脅要守著這個「秘密」。直到2年後的某天清晨,上夜班的媽媽回家發現張小妹下體流血,緊急送至醫院,在醫院的協助下才揭露這起不幸事件。張小妹被緊急安置在寄養機構,開始新的學校新的人際關係,但長期的性侵惡夢仍在張小妹生命中持續了好幾年。

根據衛福部統計,每天約有5.3件兒童性虐待案件發生,75﹪施虐者多為親人和熟人,83.3﹪發生在家或熟悉的地方。林口長庚最新研究發現,高達5成寄養機構兒少有終身精神疾患,又以3項疾病發生率最高,行為規範障礙症、注意力不足或過動症及對立反抗行為疾患。

研究團隊發現,寄養機構中的兒少精神疾患終身盛行率為54.6%。(圖片來源:記者畢翠絲/攝)

林口長庚兒保中心暨兒童心智科主治醫師梁歆宜表示,受虐兒少往往獨自承受「秘密」長達2、3年,無意間因為一個無關事件的引發,才對外人揭露。

失去父母或遭受重大變故的兒童及青少年,會被安置到寄養機構(育幼院)以得到暫時性的妥善照顧。根據統計,全台去年兒少收容人數約近3千人,林口長庚兒保中心提供桃園地區多家寄養機構的兒少長期完整評估及身心照護,今年並針對2011至2014年間的97位兒少身心調查結果進行研究。

研究團隊發現,寄養機構中的兒少精神疾患終身盛行率為54.6%,高出台灣兒少精神疾患盛行率(32.3%)達2成;行為規範障礙症、注意力不足或過動症、對立反抗行為疾患這3項疾病發生率最高;其次還有憂鬱症、及創傷後壓力症等。

創傷後壓力症   受虐兒少走不出陰影

研究指出,機構兒少注意力不足或過動症、憂鬱症和創傷後壓力症的終身盛行率,分別是一般兒童精神疾患盛行率的1.5倍、6.7倍及41倍,而機構中兒少6個月的精神疾患盛行率為28.9%,也高於一般台灣兒童和青少年的25%,且機構中兒少約有1成自陳有明顯憂鬱,且年齡為8至12歲族群則高達1成7。

「機構中兒少約有1成自述有明顯憂鬱,且在8到12歲的族群高達1成7,雖然排行不是最高,卻是殺傷力、後座力最大者,可能影響兒少萌生輕生意念。」梁歆宜說。而創傷後壓力症也常令受虐兒少走不出過去的陰影,回覆回想過去受虐情景。

無情的傷口   因為關心能找到重生

梁歆宜說明,受虐兒不僅在精神心理層面影響,也會長期影響身體,包括生長發育與生理變化,甚至引起長期發炎反應,破壞消化、內分泌、免疫系統及心情和情緒等,也會影響大腦學習功能,使得兒童青少年專注力下降,自我控制能力降低,變得衝動、易怒或是躁動不安。

無情的傷口,因為你我的關心能找到重生!梁歆宜表示,揭露出來是好的,醫療機構除了通報責任,也啟動社會資源,雖然修復是漫長的,後續的醫療身心照護及資源轉介與整合,能幫助受虐兒有勇氣重生,寫下新的人生劇本。

(記者畢翠絲/台北報導)

關注醫療新知、疾病治療等議題,人物深度報導與地方大小事。

記者畢翠絲本月收到贊助金額 NT$0,今年收到贊助總金額 NT$0
電子報追蹤訂閱人數:40,560。

鼓勵畢翠絲,告訴她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捐款支持記者畢翠絲

訂閱風向新聞記者電子報﹙畢翠絲﹚

喜歡這篇新聞嗎?分享給您的朋友吧!
愛傳協會(02-2369-1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