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氣候冷颼颼 中醫門診增2成

[adrotate banner="32"]

寒冷潮濕天氣讓越來越多民眾出現過敏、氣喘或是筋骨痠痛等現象,天氣轉涼後,求助中醫調養身體需求患者明顯增加。恩主公醫院中醫部部長張晉賢醫師表示:「許多民眾覺得身體有不舒適的感覺,卻又不是急病求醫需要西醫立即介入改善病症,因此會選擇中醫,透過溫熱補法來調養身體,改善症狀。」

中醫門診量增2成

恩主公醫院中醫部黃敬仁醫師表示:「診間觀察,近期在天氣轉涼後,中醫門診有身體調理需求的民眾明顯增加2成左右,這些民眾總是有些身體不舒適的症狀,但又還不像是生病了,是介於健康與疾病之間的『亞健康族群』。由於亞健康族群並非實際生病,透過中醫補助,以針灸療法或藥膳調理的方式可改善不舒服症狀,再搭配日常生活作息調整,則可回復到真正的『健康』狀態。」

45歲宋先生膝蓋有車禍舊傷,酸痛、腫痛反覆不癒,照了X光也沒發現骨頭有什麼問題。只要天氣一變涼症狀就會加重,讓他無法久站久蹲,苦不堪言。從事消防設備業的他,常常需要爬高蹲低工作,因持續疼痛嚴重影響工作,到中醫部求診。了解狀況後醫師施以針灸治療,經過幾次療程症狀緩解不少,這兩天天氣又濕又冷,但「氣象台」的症狀卻不再出現。

筋骨酸痛比例明顯上升

冬季中醫門診最常見的就是過敏、氣喘,以及筋骨酸痛或關節疼痛為主。其中,筋骨酸痛比例有明顯上升,如患有退化性關節炎的老年人,及有關節舊傷或正在轉骨階段的年輕族群。張晉賢醫師表示,中醫治療目前大眾接受程度越來越高,年齡層也越來越廣,顯示中醫治療成為民眾積極改善身體症狀的主要選擇。

去除身體寒氣 使氣血通順

中醫典籍《黃帝內經》提到:「針所不為,灸之所宜。」面對常見的筋骨關節問題,可透過雷射針灸改善退化性關節炎,針灸的針法做不到的地方,用灸來補強,其中以艾草灸法最為常見,透過燃燒艾草的溫灸,是中醫在冬季最常使用的「補法」,不但能去除身體的寒氣,讓氣血通順,更能調理體質,改善關節酸痛,也可適時搭配藥膳食補,達到效果提升。艾草灸法屬於補法,在炎熱夏天可能造成許多副作用,在轉涼的天氣可以考慮以此法調理身體。醫師也提醒,坊間有許多中醫治療偏方,如食用野生藥草或外服來路不明藥膏,民眾若誤信反而會造成症狀更加惡化。(畢翠絲/綜合報導)


喜歡這篇新聞嗎?分享給您的朋友吧!

 

 

愛傳協會風向新聞(02-2369-1336 Kairos.News 2015 年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