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9年9月21日1時47分,台灣發生九二一大地震。那一夜,七級地震帶走2,415人的性命,有134位兒童失去父母,兒福聯盟同年12月成立「家庭重建中心」,提供災後重建的服務。二十年後,這些孩子都長大了,他們出席兒福聯盟主辦的《九二一重建20年生命特展》,道出這些年,他們如何學習跟悲傷和平共處。
來不及的道別,是921震災失親孩子生命中最沉重的負荷。
從想隱藏自己的受災戶 成為分享愛的生命鬥士
阿騫在九二一地震失去父母,當時他才八歲,如今已經是三十而立的成年人。

當人們問他如何克服困難?阿騫回說,「從說出來開始,生命已經不一樣了。」他回憶到,第一次分享自身經驗時,是會不知不覺講到哭的,後來慢慢才可以好好地講,但是願意說,已經很不一樣了。
阿騫勸勉自己:「努力活下來,把愛分享出去!努力活得更好,把爸媽的一起活出來!」
以往,阿騫總是不希望旁人以異樣眼光看待他,想要隱藏自己是九二一受災戶的身分。但是自從他上台獲頒「生命小鬥士獎牌」的那一刻,才發現原來過去那段悲痛的歲月,也可以成為鼓舞他人的故事,阿騫才開始正面看待這段回憶。
阿騫說道,「爸媽給的是生命,我應該要對過去的自己說再見。」
七歲全家只剩自己一人 她長大後成為生命教育志工
小靜家裡,原本有阿公、阿嬤、爸爸、媽媽、姑姑和哥哥,溫暖的家在一夜之間被震碎了。
小靜那年只有七歲,她後來才知道,全家只有自己活下來。她一開始沒有辦法接受這一切,但是日子還是要過,小靜勉勵自己:「只能逼著自己去接受,才能慢慢走出這個過程。」

自從媽媽離開後,「媽媽的日記本」成為小靜珍視的禮物,裡面記載著媽媽交往的甜蜜、懷她的過程。藉由媽媽的日記本,小靜跟媽媽產生了聯繫。
後來小靜開始進入校園,成為「生命教育」的志工。小靜透過在課堂分享自己的故事,幫助老師們去了解,經歷重大創傷的孩子們在想什麼,為什麼孩子會有那些反應。雖然很多人無法理解孩子們的傷痛,甚至忽視生命教育,或選擇沉默。「但我們要學習說出來,這個很難,卻很重要!」小靜堅定地表示。
(吳恩祺/台北報導)
【活動宣傳】
〔台北展覽〕
展覽地點:誠品R79 (台北市大同區南京西路16號B1之中山地下街R9光盒及第四廣場)
展覽期間:8/1-9/30
〔台中展覽〕
展覽地點:中友A棟10F創意平台(台中市北區三民路三段161號)
展覽期間:9/18 – 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