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要聞

他瘋狂進食、幻聽、性情大變 醫師驚曝背後原因

[adrotate banner="32"]

謝先生一開始被診斷為阿茲海默失智症,初期時行為仍屬正常,慢慢卻變得脾氣暴躁、還會一直喊吃不飽而瘋狂進食,由於健忘情況延續2、3年,女兒驚覺父親行為開始反常,有時會像機器人一樣,不斷重複說同樣的話,檢查才知罹患額顳葉型失智症,更在短短半年內很快惡化成中度,脾氣變得很暴躁,甚至對家人動粗。

台灣臨床失智症學會理事長暨衛福部雙和醫院研究副院長胡朝榮表示,失智症有三大類,分別是腦神經退化造成的「退化性失智症」、腦血管疾病造成的「血管性失智症」,以及其他原因造成的「續發性失智症」。退化性失智症病人占大多數,其中,較常見的阿茲海默失智症占了約六至七成。

失智症早期的症狀與老化十分類似

失智症早期的症狀與老化十分類似,例如記憶變差、說話會中斷或忘記詞彙、比較難回想事情等,還會與其他疾病症狀雷同,例如憂鬱症,而且症狀可能單一,也可能同時出現,並不容易診斷。

腦神經退化疾病的進程非常緩慢,林口長庚醫院核子醫學科教授林昆儒以阿茲海默失智症為例表示,失智症患者大腦可發現異常蛋白質堆積,從腦部出現病理變化,到產生臨床症狀,歷時約15-20年。

林昆儒解釋道,腦神經細胞運作時會產生乙狀類澱粉(beta-amyloid),這些澱粉樣胜肽一旦產生不正常的沾粘,就會形成斑塊,沉積在神經細胞周圍,多年後數量逐漸增加並瀰漫全腦。

失智症確診不易    晚發型患者平均要2.8年

確診失智症並不容易,研究顯示,從症狀出現至確診,典型65歲以後發病的晚發型失智症患者,平均要2.8年。非典型65歲以前發病的早發型失智症患者,更需要4.4年。

胡朝榮表示,當謝先生出現無法控制情緒的現象,才開始懷疑可能是額顳葉型失智症,但苦於無可靠的檢測佐證,最後使用當時仍在臨床研究的「類澱粉蛋白正子造影」技術,確認是額顳葉型失智症。

胡朝榮說,類澱粉蛋白正子造影為目前診斷阿茲海默症的技術之一,準確率達九成,歐美日韓已投入臨床診斷,而台灣今年才開始推廣使用,輔助醫師診斷及排除失智症疾病種類。

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對失智症患者尤其重要,「如果經過專科醫師多次追蹤評估還是無法確認失智症的種類」林昆儒表示,「可經由分子影像檢查,來輔助醫師鑑別診斷。」舉例來說,可利用腦血流掃描來區分阿茲海默氏症或是額顳葉型失智症、或利用多巴胺掃描來評估是否為路易氏體失智。(畢翠絲/台北報導)

關心您我的健康,守護下一代。

長期關注癌症、失智、糖尿病、愛滋、性病等議題!

支持風向健康新聞

♡ 捐款連結:
http://bit.ly/2HywNZN

 

喜歡這篇新聞嗎?分享給您的朋友吧!

愛傳協會(02-2369-1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