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突然「閒下來」65歲退休族易患失智症 專家建議:每天朗讀有益處

[adrotate banner="32"]

台灣正式邁向老齡化社會,老人人口比例逐年增加,65歲以上退休年齡罹患失智症的人口數也隨之增加。根據台灣臨床失智症協會(TDS)的報告,2019年底台灣失智人口共29萬2102人,包含65歲以上失智人口28萬783人,每12位就有1位罹患失智症,80歲以上長者更是5位就有1位失智。康寧大學護理科主任呂莉婷在【風向新聞愛家百問】建議家中有65歲以上長者的同住者,每天都要來點動腦小運動,例如簡單的加減乘除或是朗讀,都能有效預防失智症。

呂莉婷表示,大腦跟人體的任何一個器官一樣都有「使用年限」,也將面臨衰退的問題;再力上醫學進步,人類平均壽命88歲,更有機會遇到失智症的情況。她指出,失智症的高峰期是在75歲左右,建議在65歲退休的年紀就開始提早預防。

多數人對失智症的解讀是「忘東忘西」,忘了走到房間要做什麼,直到走出房間才想起,又或者忘了手上為什麼拿著鑰匙,過了幾分鐘才恍然大悟等等。呂莉婷說,只要是能透過「思考」將行為「連結」起來,其實都不算是失智的前兆。

失智症就不一樣了,患者的記憶可能會某個片段出現空白,然後大腦在自行尋找連結的同時,記憶就會出現錯亂,「因此很多人說失智症患者容易懷疑身邊親近的人要害他,那是因為他們的大腦會出現空白,大腦在連結過程中產生了錯誤的結果。」呂莉婷如此說。

她表示自己曾服務過1名長者向她告狀,自己的存褶被媳婦給偷走了,但實際上存褶是被長者藏在枕頭底下,但自己卻忘了。呂莉婷說:「通常遇到這種情況,會引導長者把存褶找出來,如果身邊的人幫忙找出來、親手遞給他,長輩反而更加誤會是媳婦被抓包後不得不交出來。」她指出,失症智初期幾乎都有妄聽、妄想,甚至幻覺的症狀,同住者必須配合經常上演同個戲碼相當困擾。

呂莉婷建議,若家中長者出現上述狀況,同住者可以在網路下載「AD-8極早期失智症篩檢量表」,有8個項目提供評估,包括:不喜歡外出跟人互動、突然不使用電器、容易被詐騙集團騙、送熟悉朋友不恰當的禮物等。主要都是評估長者的行為跟之前相比有沒有明顯改變,只要超過2項就要到大醫院做詳細的檢查。

預防勝於治療,千萬別等到高峰期再來思考失智症的問題。呂莉婷觀察,65歲退休年齡的長輩突然閒下來,大腦退化的情況相對明顯,「特別是男性,退休後就待在家裡,也不出去跟朋友互動,其實維持社交能力也會是訓練大腦的方式之一。」

不過正值疫情,不方便出門的長者在家也能進行活絡大腦的運動。呂莉婷建議可以做一些比較「有挑戰腦力」的事情,像是打打衛生麻將、做做報紙的數獨遊戲、拿小學生的數學題目給長者答題;喜歡閱讀的長者,就鼓勵他們「讀出來」,這樣全面刺激管理語言的大腦額葉(Frontal Lobe),比起閱讀只能刺激到大腦枕葉(Occipital Lobe)部位,效果來得更好。(艾以琳/綜合報導)

 

● YouTube看《愛家百問》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Udbxv5WpIo
● Podcast 聽《愛家百問》 ➔ http://bit.ly/3pRJmTq

失智症年輕化! 這樣做延緩失智失能

全球每3秒就有1人罹患失智症!失智症除了認知功能退化,還可能有性情上的改變,甚至出現幻覺、妄想等症狀。

絕大多數的失智症雖無法治癒,但我們能做的,是將輕度失智的時間延長,延緩退化速度。

您的捐款將支持我們關注「失智症預防與照護」,維持長者自尊與自主的能力。

捐款支持風向新聞關心【失智症預防與照護】

訂閱風向新聞記者電子報﹙畢翠絲﹚

喜歡這篇新聞嗎?分享給您的朋友吧!
愛傳協會(02-2369-1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