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要聞

花東傳統釀造飲食結合藝術人文 打造在地風土釀旅

[adrotate banner="32"]

為推動部落深度旅遊及發揚不斷探索進化的原民新藝術,交通部觀光局委託臺東駐地團隊津和堂與旅遊行銷團隊沐旅時光攜手規劃「山海釀酵 花東旅」,以『在地釀造文化』勾勒花東部、村落新樣貌,透過藝術家的手丶老人家釀造智慧的手丶年輕人傳承的手,讓這三隻手聯結啟動具國際魅力的在地風土釀旅遊程。

「2018山海釀酵 花東旅」選擇花東15個部、村落,結合Pulima(排灣族語「手藝精細之人」)藝術家或工藝家,以「策展」概念發想創作,凝聚在地意象,設置裝置藝術,讓參與的旅人更有記憶點,並初期規劃四條行程,有漫步花蓮、銅門、鳳林、花蓮原創園區的「花蓮銅門部落x鳳林慢城習釀之旅」;貫串花蓮石梯坪、港口、臺東長濱永福、南竹湖、成功鎮、八嗡嗡、都歷至東河尚德的「花東海岸釀自造藝術風格旅行」;走訪臺東都蘭部落、卑南遺址公園及南王部落、南迴新興、拉勞蘭及壢坵等部落的「臺東山海原民部落釀旅行」;探訪鹿野、富里和關山等地的「花東縱谷客家小鎮釀旅行」。未來將持續深化旅遊型態,並同時輔導15個部村落進行國際觀光接待培訓,讓「山海釀酵 花東旅」也能對廣大的國際觀光客行銷,以「釀造發酵食文化」加上「部落生活美學文化」體驗,成為對國際觀光客獨特的吸引力。

國際當代飲食科學研究發現:「發酵飲食」佔人類總飲食量40%,更是人類維繫健康的重要元素。在臺灣多元族群中,尤其富含南島、客家等系之古老「釀智慧」,從傳統的醋、酒、醬、肉、蔬、果,到西方傳入的麵包等,有如一股源源不絕的溪流,在文化和生活中,強勁而緩慢地向前流動。而花東獨特的風土條件,更是為「釀智慧的詮釋」,提供絕佳的文化與自然環境。例如酵母植物——過山香(Kalomata)、雞母珠(Kalatom)、大葉田香草(Talawy)、臺灣澤蘭(Palifan)、菊花(Patapan)、風藤(Tudadana)、七里香(Lacing)、紫蘇等,能和米、泉水一起作用,製成野生酵母;Sirao(發酵鹹肉)、Fiko(糯米酒)、 Kolah(甜酒釀)等,更與傳說、祭儀緊密連結,成為生活文化的重要象徵。

花東地區是多元族群匯聚的後山,最早是南島語族的原鄉,花東縱谷自日治時期成為客家人群居之地。其間豐富的自然與人文,即為深具潛能的風土資產,可透過文化萃取及創意詮釋,使之成為國際性的風土資本。過去交通部觀光局及各單位行銷花東已打下良好的基礎,下一個階段便是在國際永續旅遊中創造花東優勢,讓花東部村落成為綠色旅遊目的地,把花東打造成具國際魅力的獨特生活型態,推動旅遊產業永續化。(生活中心/整理編輯)

在愛中竭力追求真理,重視媒體對家庭及年輕人的影響。

支持風向新聞,♡ 捐款連結:

http://lovecom.org/donate

喜歡這篇新聞嗎?分享給您的朋友吧!

好友人數

 

 

愛傳協會(02-2369-1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