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要聞

《穿裙子的男孩》適合小學生閱讀?家長提5重點讓你秒懂

[adrotate banner="32"]

台北市龍安國小圖書館收藏一本將曾獲選為「兒童閱讀優良媒材評選」優良圖書的《穿裙子的男孩》,不過,有家長認為,該書籍有鼓勵孩子變裝之嫌,要求下架,但校方召開校內圖書管委員會討論後,認為這本書適合小朋友閱讀,繼續開放借閱,引發兩極評價,下一代幸福聯盟呼籲為了孩子,大家應該給校園與家長冷靜討論的空間。

幸福盟找出資料,依據「104年度教育部性別平等教育讀物推薦手冊」第117頁(https://goo.gl/Nny8YK ),《穿裙子的男孩》的適讀年齡在15歲以上孩子閱讀,把這樣的圖書資訊海報貼在小學廁所推廣,容易造成爭議。按教育部的標準,這本書不應進入小學,更不適合在小學廁所推廣,才不會造成家長、學校的疑慮。

幸福盟呼籲各級教育單位應將孩子閱讀的書籍,做清楚適當的標示,給孩子適齡適性的讀物。也希望網路上不要謾罵、批評,也勿對家長及學校貼標籤,少一點口水,給學校、老師及家長多點空間,若校園內有什麼爭議,透過家長與老師間的溝通協調,在親師合作的氛圍下,共謀下一代的幸福。

一位在國小擔任圖書館志工王梅,也投書蘋果日報,她說這本來是一件單純家長對於教育現場的關切,但卻衍生成性平事件,一瞬間臉書上網民們正反意見不一,有人聲援有人撻伐,「家長」這個名詞似乎又成為打擊性平教育的大恐龍。

她提問小男孩穿裙子就是獨一無二,擁有自信自在嗎?她認為「自信應該建立在正確的自我形象,應該教導孩子獨一無二是事實,無需透過外在特殊穿著來證明。因此若是藉由透過小男孩穿裙子為要提升自信,非符合教育初衷的論點,尤其在孩童時期,更應該協助其身心健全發展並開發自我潛能,機會教育孩子自信心的建立不在於他人眼光,而是自我肯定與正確的自我形象」。

王梅也說,該書描寫小男孩因為思念母親,所以穿上裙子,所以重點是否在應該教導孩子學習在面對思念親人及悲傷的時候,要用什麼樣的方式來排遣,畢竟面對分離這是每個人一生的課題。

王梅也質疑,校方推薦這本繪本,似乎是希望藉由小男孩穿裙子的故事,能夠帶來性別平等,消弭性別刻板印象,事實上卻是給這些性別不安的孩子帶來更多被歧視的機會。

王梅表示為何男扮女裝就是做自己? 這是過度放大了「做自己」的意涵, 如果灌輸孩童一個觀念,不論你要做什麼都可以,因為那是「做自己」, 那我們為何需要教育?種一棵樹都怕他長歪,何況是一個孩子!孩子是我們國家未來的棟樑, 教育現場在傳遞訊息時更需要謹慎考慮,勿帶入特定立場或意識形態。

王梅更對牽著小男孩身穿長裙以表支持的和平實小校長提出質疑, 身為家長本來就有權利來參與學校的教育,並提出相關的看法與建議,校方應本著與家長親師合作的態度與家長確實良性的溝通,而不是互相對立,剷除異己。 對於孩子來說這未必是一個理性溝通的示範。若我們希望這本繪本帶出的是尊重,那麼教育單位是否也應該給予家長相對應的尊重,並接納不同的聲音。

回到故事本身,王梅表示同情繪本中小男孩思念母親的心,也關心因此有性別不安行為的孩子們,除了鼓勵大家正面接納關心他們,更要以醫學角度來探討。事實上,醫學證實即便是性別不安的孩子,成年後90%不是同性戀,也不會被性別不安所困擾。

王梅寫道變裝癖、跨性別族群,並非天生基因注定,也並非無法改變。跨性別、變性更是合併高度健康與自殺風險,因此,小男孩穿裙子,真的不是「性別平等」那麼簡單的議題。

(江呈亨/綜合報導)

在愛中竭力追求真理,重視媒體對家庭及年輕人的影響。支持風向新聞,♡ 捐款連結:

http://lovecom.org/donate

喜歡這篇新聞嗎?分享給您的朋友吧!

好友人數

 

愛傳協會(02-2369-1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