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說謊是必要的!LGBT打「心理戰」成功讓美國人擁抱同運價值觀

[adrotate banner="32"]

在短短30年內,同性戀運動在許多國家中取得公眾地位,甚至轉移到人們的公共生活中心,連同運支持者表示同性戀活動的流行程度,遠比他們所預期得快很多,堪稱是世界上最成功的社會運動。

同性戀活動的成功非一朝一夕,而是精過計劃並且確實執行的結果。1989年同性戀運動教戰手冊《細看同性戀運動議程》(after the ball)曾寫道:「讓公眾接受同性戀,這個意思代表:『藉由媒體宣傳的平台,有計劃性地對人類心理進攻,進而轉變美國人的情緒、認知及意志。』(conversion of the average American’s emotions, mind, and will, through a planned psychological attack, in the form of propaganda fed to the nation via the media)」該書作者柯克(Munterall Kirk)以及馬德森(Hunter Madsen)也在書中不避諱地直言,要達成目標不必考慮到事實、邏輯或論證。(our effect is achieved without reference to facts, logic, or proof)

《細看同性戀議程》作者之一馬德森本身是公共關係顧問,認為用媒體宣傳LGBT感染力最大。(照片翻攝網路)

作者表示,同性戀運動要取得優勢的地位,首先要把同性戀者描繪為需要保護的受害者。其目的是,讓異性戀者感到「內疚自責」轉而同情弱者並幫助之。這也是強大的輿論武器,LGBT團體重覆告訴公眾,同性戀者沒有選擇,他們天生是同性戀,就像人生下來無法選擇膚色、身高及智商一樣。

同性戀者被迫害的輿論深植人心,成功植入弱者的形象。但事實上,根據美國聯邦調查局(FBI)的統計,平均每年每百萬異性戀者對同性戀者犯下3.98起攻擊犯罪;相反地,同性戀者對異性戀者則有4.44起攻擊案件。全國反暴力計劃聯盟(NCAVP)統計83%同性戀者暴力行為,是由其他同性戀者引起,而非異性戀者。

另外,書中也提到幾個同運組織擅長的策略。

儘可能在各個場合談論同性戀
主要目地是讓公眾脫離恐同症,不再以冷漠邊緣化同性戀者,並幫助周圍的人接受同性戀者的生活。作者坦言,輿論是主流價值觀的來源之一,宗教權威則是另一個。因此,當教會普遍反對同性戀性行為時,同運人士便可利用較溫和(不反對)的教會,進行同質類型的對抗。

如此做不僅可以曝露出教會的仇恨與聖經教導的反差,最後將教會描繪為陳舊的、倒退的團體;也可藉機鬆動基督教徒們的信念。

創造更多干擾情緒的話術
最著名的就是「恐同症、歧視」等名詞的濫用,或是引用一些沒有根據的科學數據,例如:心理學跟精神學家說同性戀沒有缺點等,諸如此類的貼標籤行為。

宣傳身為同性戀驕傲的形象
由於同性戀者生活在早期鮮為人知。透過電影、小說或文創方式,賦予同性戀者角色更活潑、更引人入勝。如果可以,找幾個同性戀者人物代表,透過他們的形象為同性戀團體加分。宣傳強調同性戀者的優點,讓異性戀也夢想成為同性戀。

藉由娛樂平台置入LGBT訊息,是同運團體最常用的方式之一。(照片翻攝網路)

賦予同性戀運動一個正義的理由
書中提到,同性戀者不應直接要求異性戀支持,而是圍繞在「歧視」的主題上。另外,推動「平等權利」也是LGBT組織的工作。熟悉的例子便是在公民權利強調「同性婚姻」以及堅持同性伴侶收養權。強調LGBT人權被忽略,不說其他人的權利被侵犯(如宗教、教育及兒童等),放大受害者形象。

柯克及馬德森深知,沒有異性戀的支持,同性戀活動不可能成功。因為同性戀者在全世界僅佔1.5%的人口,要快速取得勝利,說謊是有必要的。該書估計十多年後,美國大眾將會擁抱同性戀價值觀。如今預言成真,令人不寒而慄。(謝婷婷/綜合外電報導)

在愛中竭力追求真理,重視媒體對家庭及年輕人的影響。支持風向新聞,♡ 捐款連結:

http://lovecom.org/donate

喜歡這篇新聞嗎?分享給您的朋友吧!

好友人數

 

愛傳協會(02-2369-1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