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drotate banner="32"]
一名70歲務農的王阿嬤,二年前某一天檢查作物時,感到腹部一陣悶痛險暈倒於田中;原以為是急性腸胃炎,送醫後才發現肝臟已有6顆腫瘤,最大直徑達6公分大小。經醫師評估,因腫瘤已侵犯至大血管屬晚期肝癌,考量進行血管栓篩的改善效果有限,便進入一線標靶藥物治療。
在使用一線標靶藥物治療後,王阿嬤的腫瘤不僅稍微縮小,也穩定抑制病情長達一年半,而後因腫瘤有稍稍變大跡象,又接續以二線藥物接軌治療,爭取到近半年的寶貴時光。
收治患者的奇美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馮盈勳醫師表示,依據巴塞隆納肝癌分期,當腫瘤已侵入大血管或癌細胞已肝外轉移時,便是進入晚期肝癌。若局部治療無效,可保留肝功能盡快進入一線藥物治療。若患者對一線口服開始產生抗藥性,局部治療無效時,目前二線還有標靶藥物與免疫治療可選擇。
馮盈勳指出,標靶藥物常見副作用為手足反應,但因過往已具備豐富的臨床使用經驗,故實際進行治療時,都能預先應對將不適感降至最低;而近年納入二線選擇的免疫治療,雖然提供患者另一種可能性,但約有1%機率引發較嚴重的副作用風險,一旦發生可能危及性命。
「隨著醫療科學的進步,以往晚期肝癌平均存活期相當短,且常須頻繁於醫院、家中來回往返;但現今不僅治療選擇更加多元,也能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品質。」馮盈勳說。鼓勵晚期肝癌患者不要輕易放棄,只要遵循醫囑持續積極治療,就有機會延長生命,爭取與家人共享的天倫時光。(畢翠絲/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