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小腿痠痛貼布無效 動脈栓塞惹禍

[adrotate banner="32"]

75歲陳伯伯,有抽菸、高血脂病史,從多年前偶發下肢疼痛且日益嚴重,走不到50公尺就得停下來休息,原以為只是肌肉受傷不適,貼許多痠痛貼布均未見改善,日前因下肢冰冷、疼痛到無法行走,發現足背動脈沒脈搏搏動,確診是下肢動脈栓塞。所幸搶救及時,降低患者因肌肉缺血壞死導致的截肢風險。

國泰綜合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侯紹敏表示,患者為臨床上常見的典型周邊血管疾病,主要為粥狀動脈硬化所常造成大腿處的血管、小腿處的血管等部位因血管狹窄阻塞,導致血流不足,好發於40歲以上族群、癮君子、糖尿病、高血壓及高血脂病人。

侯紹敏指出,約有1/3的患者會以間歇性跛行症狀表現,約5-10%的病人會因血管阻塞越來越嚴重,休息時也無法緩解疼痛症狀,甚至有5%的病人在5年內必須面臨截肢的命運。因此,早期篩檢出周邊動脈阻塞疾病非常重要,據疾病嚴重度做最適當的處置,避免面臨截肢或致死的命運。

治療方面可先從改善危險因子著手,戒菸、治療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才能阻斷周邊動脈阻塞疾病惡化。藥物方面則可透過抗血小板抗凝血類藥物預防周邊動脈阻塞合併心血管和腦血管疾病;血流改善劑藥物改善阻塞部位缺血 情況,以改善間歇性跛行症狀。

若病人阻塞嚴重或藥物治療無效時,動脈阻塞長度較短者,則可進行經皮動脈血管成形術,利用氣球擴張和血管支架置放技術,將阻塞血管打通,手術成功率約95%;動脈阻塞長度較長者且接近關節處,則應優先考慮外科血管繞道手術,即是利用靜脈血管或人工血管來取代阻塞動脈血管的功能,以改善周邊組織缺血的情形,手術成功率可達97%。術後病人症狀和生活品質常可獲明顯改善。

侯紹敏呼籲民眾若發現自己小腿疼痛、腫大或有冰冷情形,應即刻就醫診斷,診斷上可藉由下肢對上肢動脈收縮壓比(ABI)、動脈血管超音波、動脈血管造影術及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血管造影術等檢測周邊動脈阻塞的位置、範圍及程度,以做出正確的診斷及治療勿於自家中反覆亂貼痠痛藥布或熱敷治療,延誤就醫時間,造成截肢的。

(畢翠絲/綜合報導)

在愛中竭力追求真理,重視媒體對家庭及年輕人的影響。支持風向新聞,♡ 捐款連結:

http://lovecom.org/donate

喜歡這篇新聞嗎?分享給您的朋友吧!

好友人數

 

愛傳協會(02-2369-1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