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精障者受歧視比例高 健給偏低難增醫療人員

[adrotate banner="32"]

經濟學人智庫中心日前於「世界精神健康日」發表「亞太地區精神健康與社會融入指數(Asia-Pacific Mental Health Integration Index)」研究報告。報告中調查出亞太地區共15個國家,在精神健康議題上之成效進行比較和排名,台灣以總分80.1分名列第三,僅次於紐西蘭94.7分以及澳洲92.2分。

台灣在「亞太地區精神健康與社會融入指數」研究報告中的整體分數為80.1分,是亞太地區第3名。(圖片來源:嬌生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台灣在「亞太地區精神健康與社會融入指數」研究報告中的整體分數為80.1分,是亞太地區第3名。(圖片來源:嬌生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調查報告從環境面向中進行評分,台灣為十五個國家中之排名第三。
調查報告從環境面向中進行評分,台灣為81.7分,在十五個國家中之排名第三。(圖片來源:嬌生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調查報告從機會面向中進行評分,台灣為88.9分,在十五個國家中之排名第三。(圖片來源:嬌生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調查報告從環境面向中進行評分,台灣為81.7分,在十五個國家中之排名第三。(圖片來源:嬌生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調查報告從治療的可近性面向中進行評分,台灣為77.8分,在十五個國家中之排名第五。(圖片來源:嬌生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調查報告從環境面向中進行評分,台灣為81.7分,在十五個國家中之排名第三。(圖片來源:嬌生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調查報告從管理面向中進行評分,台灣為75.6分,在十五個國家中之排名第四。(圖片來源:嬌生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精神健康疾病納健保 台灣治療成本低成優勢

此份調查報告指出,由於在台灣精神健康疾病從1995年就已納入全民健保,且在2007年又修訂精神衛生法,使得台灣這幾年來在精神衛生議題上有十足的進步。台灣精神醫學會賴德仁理事長指出「台灣有較低治療成本的優勢」,這也是為何在評估指標中,台灣能夠表現突出的原因。

精神科健保給付偏低  專業人力不足

然而報告也直指台灣每年精神衛生的預算僅佔健康總預算4%,低於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的最低值5%,且精神健康專業人數也偏低。在這個資源不足的狀況下,賴德仁理事長指出:「目前台灣在精神科健保給付偏低及總額控管之大環境不佳下,很難大幅增加精神科專科醫師之人數。台灣在能在這個狀況下獲得第三名的成績,是精神科醫師及醫療團隊犧牲很多與家人相處及休閒時間,辛苦照顧病人所得的成果」然而精神醫療是社會穩定的力量,賴仁德理事長期待政府能多關注心理衛生及精神醫療。

精神疾病被汙名化 需積極幫助精障者融入社區

報告提出對於精神疾病患者的接受度,取決於各文化對疾病的接受度,以及對於對抗汙名化的努力,但亞太區汙名化問題仍然存在。亞太區楊森藥廠總裁Kris Sterkens指出:「很少疾病會像精神疾病這樣讓人不解、飽受偏見,尤其是思覺失調症。」加上在台灣不如在歐美一般病人常會挺身為自己爭取權利,加上社會普遍對於精神疾病患者的歧視,也阻礙去機構化的目標。每每政府試圖建立以社區為中心的精神健康機構時,當地的居民通常就會駁回。

這份調查報告中特別指出:

精神衛生的可近性待加強

亞太區中,僅有不到50%的精神疾病的患者有接受醫療照護。去機構化、讓精神疾病患者能夠融入社區都是各國發展重點,但每一個國家都離此目標甚遠。台灣的醫療體系資金,挹注機構照護仍大幅超過社區治療,要達到社區融入的目標,台灣仍有許多需要努力的空間。

精神疾病影響經濟

調查結果可以看出,國家越富裕,在精神衛生疾病上的支持做得越好。調查報告依照排名,發現領先國家為紐西蘭、澳洲,但精神疾病的確對各國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即使是在紐澳兩國,精神疾病仍分別重創其GDP達3.5%和5%。

缺乏流行病學資料

調查發現亞太區普遍缺少精神疾病的盛行率資料,在經濟發展較差的國家更是如此,甚至連基本資料也不足。雖然經濟發展較先進的國家在統計資料方面做得比較好,許多重要資料仍是缺乏。

亞太區楊森藥廠總裁Sterkens「沒有國家能忽視精神疾病帶來的挑戰。我們樂見亞太區各國政策和計畫已有顯著進展,但需要做還有更多。身心健康是個體、社會和經濟福祉的重大關鍵。這項研究不僅針對亞太區各國如何改善精神健康提出建言,我們也發現,我們每一個人對於精神疾病患者以及其家屬報以正面態度,也極其重要」。

(吳宜庭/整理報導)


喜歡這篇新聞嗎?分享給您的朋友吧!

愛傳協會(02-2369-1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