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寶可夢幫博物館宣傳 虛實整合有可能嗎?

[adrotate banner="32"]

你想在博物館內捕捉寶可夢嗎?在博物館與當前最夯手機遊戲《Pokemon Go》的激盪下,將產生甚麼樣的火花?博物館作為歷史教育的場所跟寶可夢之間要怎麼結合。為了找出答案,國立歷史博物館特別邀請博物館界、業界、電玩玩家齊聚一堂,舉辦交流座談,希望可以激盪出創意的思維與另類角度的思考。

國立歷史博物館館長張譽騰說:「博物館若不改變,本身就該進博物館」,博物館是收藏文物的地方,隨著社會變遷,博物館從歷史收藏到文創開發,並非一成不變,其實一直在作調整。希望座談會能成為提供意見的平台,討論內容包括寶可夢能夠為博物館帶來人潮或「萌潮」,能否讓怪物們成為替博物館行銷的大使等。

博物館館內展有許多珍貴的文物,故宮為了安全疑慮就表示禁止遊客在館內玩寶可夢,不過連故宮在內的大多數博物館,都支持玩家們在館外廣場開心抓寶,並邀請玩家在玩樂之餘可以進到館內看看展覽休息一下。在知識傳遞方面,鶯歌陶瓷博物館館長陳春蘭表示,寶可夢遊戲與博物館展覽之間若能有虛實整合,或許能增加教育的機會,不過「博物館專業的形象不應被寶可夢取代」,這才是博物館的存在意義。

大葉大學助理教授吳旻書曾經從事過動畫遊戲,他認為寶可夢火紅的原因是因為玩家對遊戲角色有深入的認識,如果博物館想做虛實整合,建議可以把歷史與科技做連結,比如將廖添丁、鄭成功等歷史人物連結AR科技推出APP,玩家玩過遊戲後就會想辦法去了解這些人物背景,「要讓別人來下載我們的APP,而不是我們去下載別人的」。特別以「蓋章」集點的遊戲形式吸引小朋友,結合AR掃描文物了解歷史,賦予遊戲成就感吸引小朋友完成博物館體驗。

現場有學生發表意見,年輕人當然希望博物館放寶可夢,但是我進去到底是看展覽還是抓寶呢?若將兩者強制結合,其實玩家的重點依舊是放在寶可夢上,希望館方要有好的策略在執行。

也有人認為博物館應該去真實的了解寶可夢,才有可能推廣,寶可夢有許多不同屬性的怪物,博物館也有很多不同性質的文物,若推廣玩家將抓到的龍屬性怪物與館內有龍刻文的青銅器一起拍照,上傳粉絲頁即可獲得禮物,也不失為個不錯的宣傳方法。(張國樑/台北報導)


喜歡這篇新聞嗎?分享給您的朋友吧!

 

愛傳協會(02-2369-1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