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要聞

15至24歲自殺連2年增加 曾獻瑩:家庭崩壞的結果

[adrotate banner="32"]

衛生福利部日前公布最新國人死因統計結果,「自殺」位居第11位,15至24歲自殺死亡人數已連續2年增加,家庭支持系統崩解是主因。衛福部心理及口腔健康司司長諶立中表示,青少年多屬於「衝動型自殺」,高樓墜下最多,呼籲家長應重視孩子的身心狀態。

根據衛福部統計,去年15到24歲自殺死亡人數257人,比前年增加47人。諶立中分析,年輕人自殺主因來自於家庭支持系統的崩解,自殺防治強調「以家庭為中心」,當父母因為忙碌疏於親子互動,孩子遇到狀況易自我傷害。

風向新聞祕書長曾獻瑩表示,15到24歲是尋求自我認同、未來發展的重要的時期,經歷青春期身心快速變化,在精神、同儕、課業、對未來期待都承受重大壓力;此時能夠給他們最大支持的包含價值感、成就感、歸屬感、安全感的是家庭,「如果家庭支持系統崩解,在自我認同與價值的基礎蕩然無存。」

曾獻瑩指出,家庭如果沒有給予足夠的支持力量,年輕人易結交損友、有的誤入岐途,甚至發生自殺這樣的憾事。政府施政長期沒有以家庭為核心,這10幾年強調「性別主流化」,大力強調性權,造成個人主義高漲。家庭不被看重,讓提供孩子價值感、成就感、歸屬感、安全感的單位,漸漸消失不見。

台灣離婚率高  年近7萬單親兒少

根據內政部統計,台灣每年逾5萬對夫妻離異;每年因父母離婚、父或母一方死亡或失蹤、父母長期分居,乃至於非婚生子女被生父認領者,年實際新增的單親家庭兒童青少年有近7萬人之多。父母間的愛恨糾葛,容易導致孩子極大的壓力與負擔;雖說單親兒少不一定等於不幸福,身心健康往往需要更多的關注。

曾獻瑩分析,台灣的離婚率高於日本、韓國、新加坡;在全球名列前茅,超越英國跟德國。父母關係的不穩定,國家政策沒有大力在經濟各方面支持家庭,家庭經濟壓力大,父母情緒的穩定度不夠,自殺是家庭崩壞的結果。

衛福部心口司司長諶立中提到,國內可推廣爸爸回家吃晚餐等相關概念;曾獻瑩指出,爸爸回家吃晚飯只是一個點,不是一個線與面,「長期來講要推動家庭主流化,從媒體、教育、經濟、政治各方面都強調家庭的重要性,將政策與資源投注在家庭的建造上,從根做起!」

曾獻瑩提醒,「夫妻彼此相愛是給下一代最好的禮物,若已離異,要留意多向孩子表達愛。」青少年階段的孩子很敏感,父母多用愛的五種語言表達關懷,肯定的言語、精心的時刻、禮物、擁抱、服務的行動,接納他們的想法,會給青少年帶來價值感與歸屬感,促進家庭穩固。

(記者畢翠絲/台北報導)

【延伸閱讀】家庭支持系統崩解! 年輕族群自殺連2年增加

【延伸閱讀】「超級搖頭丸」初期無感!一包接著一包 基隆一個月6人暴斃

 

關注醫療新知、疾病治療等議題,人物深度報導與地方大小事。

記者畢翠絲本月收到贊助金額 NT$0,今年收到贊助總金額 NT$0
電子報追蹤訂閱人數:40,560。

鼓勵畢翠絲,告訴她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捐款支持記者畢翠絲

訂閱風向新聞記者電子報﹙畢翠絲﹚

喜歡這篇新聞嗎?分享給您的朋友吧!

 

 

 

愛傳協會(02-2369-1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