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要聞

防疫當宅宅!大腦靈活靠3招 躲開4有害習慣

[adrotate banner="32"]

新冠病毒肆虐全球,多個國家發布居家令,民眾宅在家卻也展現了多種創意活動,網路上瘋傳不同國家民眾居家創意影片,例如陽台音樂會、兩棟頂樓互打網球、舞蹈接龍、變裝秀— 等。董氏基金會今(27)日引用國外最新研究結果提醒,如果經常宅在家的人,不妨嚐試多種活動,可以保持大腦敏銳度,擁有更好的認知能力,保護我們因老化而減損的認知能力。

根據2020年2月發表於《老年醫學期刊:心理科學和社會科學》所發表的研究指出,由美國佛羅里達大學者進行,研究對象為34~84歲成年人共732名, 結果發現,從事最多種活動者其認知功能得分最高,研究期間增加最多種類型活動者,認知得分高於維持或減少活動類型的人;且所有年齡層中均表現出多樣化活動與更好的認知表現之間的相關性。

臺北榮總精神部老年精神科主任蔡佳芬說明,此份研究顯示出活動多元性高低的好處為何,一開始就參與「較多元」的受試者及過程中增加活動多元性者,其一般性的認知功能及執行能力,甚至是記憶力都有較好的表現。目前的防疫措施建議待在家不外出,但居家可進行的多元化活動仍有許多種選擇,利用家中原有物品或簡易道具就可執行。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說明,無論因為什麼原因比以往更多時間待在家裡,上述研究結果提醒我們要想法子多做各種活動,可從以下三招著手:

1.檢視可應用的空間

2.想想要做什麼活動

3.和誰一起做。

依空間不同做不同的活動安排,例如十坪的套房空間小,可做立定操(舉手抬腿….)、立定跑步、扶椅深蹲….。如有客廳沙發的空間,則將客廳的桌子移開,挪出電視前的空間,活動選擇就多了,像是跳繩、搖呼拉圈。或靜態活動:像年長者熟悉的下棋、植栽、各式的桌遊、網路遊戲或麻將。

葉雅馨建議不只自己單獨做,開啟視訊選擇熟悉或想要見面的朋友,也鼓勵對方和自己做運動;做簡單的料理,包水餃…等。

葉雅馨提醒,防疫期間宅在家,一不注意可能掉進4個壞習慣裡!

  1. 電視追劇看到飽
  2. 網購逛到手抽筋
  3. 頹廢在沙發,一動也不動
  4. 擔心封城大採買,看見囤糧拼命吃

葉雅馨呼籲,防疫的「社交距離」指的是身體互動上保持的空間距離,並不是心理上的,不妨趁居家時間變多的同時,透過網路、電話、視訊,與長輩或朋友做更多問候與溝通互動。

(記者畢翠絲/台北報導)

關注醫療新知、疾病治療等議題,人物深度報導與地方大小事。

記者畢翠絲本月收到贊助金額 NT$0,今年收到贊助總金額 NT$0
電子報追蹤訂閱人數:40,560。

鼓勵畢翠絲,告訴她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捐款支持記者畢翠絲

訂閱風向新聞記者電子報﹙畢翠絲﹚

喜歡這篇新聞嗎?分享給您的朋友吧!

 

愛傳協會(02-2369-1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