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教育文山生活萬和里要聞

〈地方誌|萬和水水綠家園〉踏查歷史足跡 重現景美溪水岸風采

[adrotate banner="32"]

萬和里生態公園一座接一座,一連三座成了難得的帶狀公園,這片綠意盎然絕非偶然,乃在萬和里長吳祚榮的堅持與用心。公園的寶貴之處不僅在綠色生態,查看老地圖才發現,原來早期的景美溪東支流,正位於萬和一號到三號公園下方。

不少人建議應將公園改為休閒育樂場所,吳祚榮認為萬和里並不合適,一來是腹地不夠大,休憩場所能吸引人潮,卻缺乏相對應的停車場地;二來,環境維護也是一大問題。儘管臺北市經費充足,吳祚榮堅持應以當地文史、生態為重,結合教育單位,加入社區歷史故事,重現景美溪水岸風采。

吳祚榮語重心長地說:「畢竟教育是長久之計。」

「原本的居民知道(歷史),但是新來的不知道啊!」這句話的背後含意,是里長對文化歷史的重視,並為此不遺餘力。

吳祚榮為讓里民安心,親自入下水道了解水源、水質情形,耗費多時,終於重現「箱涵」。

吳祚榮親自入下水道了解實地情況。(圖片來源:萬和里辦公室)
萬和一號公園「箱涵」改造對照及完成圖。合成圖。(圖片提供:萬和里辦公室)

不只希望箱涵被看見,萬和里與台北市錫瑠環境綠化基金會、萬福國小、文山社區大學、社區發展協會提出「萬和水水綠家園」計畫案,2016年榮獲Open Green空間改造案,「萬和水水綠家園」即將誕生。

「我們的生活與水的故事」紀要。(圖片提供:萬和里辦公室)

為了引起民眾興趣,萬和里辦公室舉辦數次工作坊,請專家解說、導覽,讓大家了解環境生態、原生物種。只要有機會,吳祚榮就和里民宣導,萬和里辦公室更不時舉辦改造說明會,期待里民能積極參與,與里民一起商討,取得大家共識,共同改造出「萬和水水綠家園」。

萬和里辦公室不時舉辦景觀改造說明會,取得里民的共識。(圖片來源:吳恩祺/攝)

吳祚榮被問到為何公園取名叫「萬和水水綠家園」?他靦腆笑著:「水水(美,台語發音)啊!」里長曾說自己已在此處住了50多年,記者這才發現,名字不只說明「水源」帶來的生機,也道出他對萬和的深情,這裡的美,有在地人成長的軌跡。吳祚榮也和風向新聞分享「萬和水水綠家園」改造案影片,邀請您一起觀賞。

好事多磨? 景觀步道的美意暫難實現

對於「萬和水水綠家園」一案,吳祚榮回憶,一開始公部門不太贊同,後來一期一期處理、多方協調,幾經波折,最終由臺北市長柯文哲拍板定案。

臺北市長柯文哲(右二)與萬和里長吳祚榮(右一)至萬和一號公園會勘。(圖片來源:萬和里辦公室)

除了積極面對里民,合作團隊主動和公部門及各單位協調,幾乎完全定案的規劃卻因選舉而變卦,原本「萬和水水綠家園」部分外圍有高低差,預計規劃為景觀步道區,卻因停車問題,而暫緩執行。

吳祚榮指出道路並非停車場,道路的路權是市政府的,是要以提供人、車安全通行為首要。規劃為景觀步道區除可觀察公園溪流生態,路也會更加寬敞、安全。至於停車需求,大家可以一起想辦法,一起想出對社區最好的規劃。

風向新聞秘書長曾獻瑩和吳作榮實地走訪萬和一號公園,瞭解里長用心規劃、協商,曾獻瑩認為,萬和里之所以能夠打造出生態公園,除了擁有文山區坐落於山邊的優勢,更多是因里長對於當地文化歷史的瞭解。

風向新聞秘書長曾獻瑩與里長實地走訪萬和一號公園。(圖片提供:吳恩祺/攝)

(記者吳恩祺/採訪報導)

相關報導:
〈地方誌|永續經營〉順勢而為! 萬和社區低碳樂活的生活哲學
〈地方誌|眷村改建〉改建案不再是選舉支票 萬和里長耗費17年說到做到

關注家庭、教育、網路、公益、職場、社區。

記者吳恩祺本月收到贊助金額 NT$0,今年收到贊助總金額 NT$0
電子報追蹤訂閱人數:40,545。

鼓勵吳恩祺,告訴她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捐款支持記者吳恩祺

訂閱風向新聞記者電子報﹙吳恩祺﹚

喜歡這篇新聞嗎?分享給您的朋友吧!
愛傳協會(02-2369-1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