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要聞

怕被貼反同標籤 賠上更多兒少性健康、人生家庭

[adrotate banner="32"]

近年來,台灣社會興起一股挺同風氣,敢出聲質疑者,動輒被貼上反同標籤,有民眾撰文《挺同反同烏雲下 兒少性健康遭集體漠視》投書媒體,文中清楚點出,怕被貼上「恐同」「反同」「歧視」的恐懼,導致政府、教育體系甚至媒體在面對愛滋等性傳染病的重大公共衛生議題上,沒能以正確的眼光、態度去判斷及處理,這樣的負面循環下去,賠上的將會是更多的兒少性健康、人生及其家庭。

新北市民Jess這篇文中提到,聯合國在去年11月22日有項新決議,以90票對76票,通過父母家長有參與兒童教育的權利,青少年性教育須基於科學正確及適齡,且須與家長父母合作。

11月24日《兒童權利公約》(CRC)首次國家報告的國際審查會議上,五位來自聯合國的審查委員做成的結論性意見中,最仔細而詳盡的議題,正是建議政府重新評估我國性教育和性健康、生育保健方案,是否「符合適當年齡和以證據為基礎」、提供「親密關係應互相尊重」的資訊,以培養兒童對於性行為的正確觀念,並要向家長團體、衛生專業人員等諮詢,

文章提到,聯合國的決議及CRC國際委員給台灣的建議,都不見媒體報導,反倒是CRC會場上一句「LGBT滾出台灣」的標語,成了焦點。

文章作者說,也認為這標語傷人,並支持LGBT等少數族群權益,但無論性別、性傾向、性認同為何,台灣兒少正面臨性健康遭危急的事實,更不容媒體、政府、專家學者的集體漠視。

「這場意外的插曲,暴露了台灣媒體、政府正陷入『挺同、反同』『挺LGBT、反LGBT』的莫大害怕中,深怕在性健康、性教育議題上的報導或發言,一個不小心就被貼上『歧視』的標籤,被民間團體上門追著打,以致無法正確去面對台灣兒少性健康逐年惡化的真相」。

究竟兒少性健康惡化真相為何?只要查查衛生福利部的官網就可以找到答案。這篇文章引用數據提到,以往多發生在成人的性傳染疾病,包括淋病、梅毒及愛滋病,現在找上青少年,更進一步向下延伸到國中小學生;近五年,10到19歲青少年罹患淋病增加近3倍,而每年新增的2千多名愛滋感染者中,近三成為15至24歲,且95%感染原因是男男性行為。此外,近五年來,每年約有3千名15至19歲少女未婚生育,每年墮胎數因無官方統計,推估逾25萬,超過每年約20萬的新生兒。

這樣的真相,正在台灣上演,為何媒體、政府「毫無感覺」?此一集體無感、冷漠,與動輒被貼上「挺同、反同」的擔憂有關。

文章作者認為,在CRC的國際委員報告中,建議政府重新檢視性教育、性健康方案,以保護所有兒童「包括LGBTI及身心障礙兒童」,也就是將「Sex」(生理性別),和「Gender」(社會表徵)清楚劃分,前者以男、女性別為基礎的性行為、性健康、性教育等,後者則為性少數等弱勢族群。

文章提及,台灣卻稀哩呼嚕將「Sex」和「Gender」混為一談,從政府、媒體到教育體系皆然。例如台灣愛滋年輕感染者有95%以上主因是男男性行為,也就是肛交,教課書卻幾乎以「不安全性行為」帶過,並沒有提供「男男不安全性行為」的真確訊息;又如,閣揆賴清德日前談到愛滋病「主要來源是男男同性戀所引起」,隨即遭民間團體抗議,政府官員從而道歉噤聲。

作者也認為,怕被貼上「恐同」「反同」「歧視」的恐懼,導致政府、教育體系甚至媒體在面對愛滋等性傳染病的重大公共衛生議題上,沒能以正確的眼光、態度去判斷及處理,這樣的負面循環下去,賠上的將會是更多的兒少性健康、人生及其家庭。

(李遊博/綜合報導)

在愛中竭力追求真理,重視媒體對家庭及年輕人的影響。支持風向新聞,♡ 捐款連結:

http://lovecom.org/donate

喜歡這篇新聞嗎?分享給您的朋友吧!

好友人數

 

愛傳協會(02-2369-1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