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蘇澳夫妻大膽付出愛 課後輔導暖助偏鄉

[adrotate banner="32"]

張孟訓、吳鳳雪夫婦多年來在蘇澳擔任偏鄉關懷者,從事課後輔導班以及社區關懷等工作;他們看見偏鄉的需要,於是開始在地開拓,提供食物,從1個班級到現在的3個據點,照顧115名偏鄉孩童。

透過這樣的偏鄉課後服務,張氏夫妻真的看見許多父母不在身邊的隔代教養家庭、單親家庭中的孩子,是需要被關懷的,「透過這樣的關懷和服務,讓他們不要去到一些不良的場所,或是在外面游晃」,「盡到社會責任,陪伴這些家庭。」太太吳鳳雪提到,剛開始在鄉下準備做偏鄉教育時,許多人都不相信「怎麼可能有人這麼好;接送下課、給他們吃點心、晚餐,又送他們回家,卻1塊錢都不收?」「她們都覺得我們是有企圖的。」但這幾年來在社區或鄉鎮內,因為努力而得到許多家庭及學校的信任與鼓勵,讓他們得以繼續幫助這些學童。

張氏夫婦看見偏鄉的需要,從1個班級到現在的3個據點,照顧115名偏鄉孩童。(圖片來源:翻攝自張孟訓夫婦臉書)

而其中有一位單親爸爸,多年前帶著2個女兒來到陪讀班,漸漸增加親子相處時間,而後該名父親也成為陪讀班老師,女兒更是努力考上宜蘭第一志願高中;他們因為在這裡而開始改變說話的方式、生活習慣,在前年夫妻倆破鏡重圓。張孟訓表示,從照顧孩子的過程中,不僅是幫助孩子,也是幫助家長。

提到過程中最困難的事情,張孟訓提到剛開始從事關懷行動時,卻遇到蘇澳的百年水災,從救災到募款,發現相對需要的資源越來越多,團隊也越來越多,「對我跟太太來說,從來沒有這樣的經驗,但我們就憑著一股信心,相信我們可以同去面對。」他也樂觀表示:「很幸運這些困難都是在年輕時發生,會幫助我們能更有耐心與能力去克服接下來的困難。」張孟訓也表示,目前經濟不景氣、人口外移,影響到出生率,而少子化也重重衝擊偏鄉學校:「孩子的學習對象變少了,也失去了很多學習資源。」孩子的學習對象不再是父母,而是不一定有正當職業的社會人士;孩子明明在許多方面有天賦,卻因為隔代教養或是父母未盡責任,而在小小年紀需要賺取自己的生活費,埋沒了才華;這些都是在偏鄉實際發生的。

張氏夫婦看見偏鄉的需要,從1個班級到現在的3個據點,照顧115名偏鄉孩童。(圖片來源:翻攝自張孟訓夫婦臉書)

張氏夫婦認為,他們不是要給孩子物質上的滿足,而是在陪伴中,讓孩子找到人與人之間相處中最真實的信任;另外也鼓勵年輕人勇敢嘗試、反璞歸真,「回到最初的樣式,朝著夢想邁進,大膽付出愛。」

(生活中心/文字整理)

在愛中竭力追求真理,重視媒體對家庭及年輕人的影響。支持風向新聞,♡ 捐款連結:

http://lovecom.org/donate

喜歡這篇新聞嗎?分享給您的朋友吧!

好友人數

 

愛傳協會(02-2369-1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