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鄰里凝聚佳 可降長者憂鬱風險

[adrotate banner="32"]

台灣將邁入高齡社會,老年人口比例將超過14%。世界衛生組織指出老年憂鬱症的比例約佔7%,以此推估,台灣約有33萬60歲以上長者罹患不同程度憂鬱症。根據2017年發表於《美國老年醫學會期刊》研究指出,增加鄰里凝聚力可能有助預防和處理長者自我忽略的問題。

該研究以3,157位年滿60歲以上的美國華裔老年人為對象,以「病患健康問卷」評估受試者過去兩周的憂鬱症狀,並以27個項目評估自我忽略(無法執行基本的自我照顧任務),內容包含五種表現形式:囤積、個人衛生、不衛生的條件、房屋修繕需求及水電瓦斯設施缺乏。

研究結果顯示,27%(853位)長者有自我忽略的現象,其中有超過六成(531位)老年人出現憂鬱症狀。憂鬱症狀的增加與自我忽略風險呈現相關,和沒有憂鬱症狀者相比,有輕、中、重度憂鬱症狀的長者更容易出現自我忽略的現象。結果也發現,較強的鄰里凝聚力與較低的整體自我忽略風險有關。

台北榮總精神部老年精神科蔡佳芬主任表示,老年憂鬱症難以從情緒層面察覺,但可以從「自我忽略」的層面觀察長輩是否可能有憂鬱症風險。從上述研究得知,越嚴重的自我忽略與高風險憂鬱症有關,換句話說,老年憂鬱症可能以自我忽略作表現。蔡佳芬呼籲,當看到家中或街坊鄰居的長者出現自暴自棄、不修邊幅、囤積物品等行為時,不要只是抱有嫌惡的眼光,應該給予更多關懷在情緒狀態,幫助他們脫離孤獨,減少老年憂鬱的風險。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葉雅馨主任說明,上述研究將華裔、白人、黑人三族群的長者進行比較,結果顯示華裔老年人的自我忽略最高。即使在美長居的華人依然難以脫離傳統框架,包含多子多孫、兒女在身邊、強調家族互動關係等觀念;若沒有發展與他人的互動網絡,容易出現自我忽略,引發憂鬱。

葉雅馨建議,青、壯年多加參與以社區為主的活動,透過社區服務,增加對鄰里環境的認識與聯繫,無論對自身或其他長者的基本自我照顧能力,都是積極的促進。自古有句話「遠親不如近鄰」,相互認識、聯繫與支持,讓居民對所屬的社區擁有歸屬感,將成為最適當的關懷互助團體。

(畢翠絲/台北報導)

在愛中竭力追求真理,重視媒體對家庭及年輕人的影響。支持風向新聞,♡ 捐款連結:

http://lovecom.org/donate

喜歡這篇新聞嗎?分享給您的朋友吧!

好友人數

 

愛傳協會(02-2369-1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