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失去聲音陷低潮 楊豐彥創作詩歌再出發

[adrotate banner="32"]

出生自醫科世家的楊豐彥,原本也跟隨祖父、父親腳步,克紹箕裘、在高中時選擇了第3類組,在課業上卻怎麼也跟不上腳步;母親的一句:「你喜歡做什麼?」讓他開始思考自己的路。

跨界美聲創作才子楊豐彥,上了高中後才發現,自己對醫科的課業完全不拿手,甚至常常拿個位數的分數;他開始問自己,為什麼自己的「體質」跟自己想像的不太一樣?於是在家人的鼓勵下,因為喜愛唱歌,從理組轉到文組,白天念書、假日補音樂,努力報考音樂系。

眼看走向一片光明的楊豐彥,卻經歷了一次人生低潮——一夜之間失去聲音。對他來說,聲帶是他的一切;失去聲音對他是完全的影響,痛苦到想離開音樂圈,另覓事業。他表示,當時「很像上帝在幫我打破重造」,「當我沒有聲音的時候,我就動手寫歌。」當他正低潮的時候,也參加了家族傳統的家庭禮拜,在當中他發現,有許多長輩的生命就這樣來來去去,「他們是最接近天堂的族群,在這個時代中,卻缺乏可以感動他們的台語詩歌。」因此他開始結合他的信仰及母語,認為這樣的作曲方式可塑性強大、甚至可以結合西洋元素;希望在聲音回來後,能夠在台語詩歌上做努力。

而藉由好友史茵茵的鼓勵,他也開始從封閉自己,漸漸開始與人接觸;而這當中長達一年的時間,他開始進入音樂團契,與契友一起到外面唱詩歌,聲音竟奇蹟似的回來了。

讓創作者最開心的,莫過於自己的作品被肯定。楊豐彥表示,偶爾會在長輩的告別式上聽見自己的台語詩歌;他表示,「這讓我知道,我當時的想法沒有錯,因為這些詩歌就是想陪伴他們,甚至到最後的時刻。」雖然台語歌曲逐漸落寞,但他也意識到新一代慢慢重視在文化上的傳承,「現在許多餐廳都是走復古路線、讓你感覺很有人情味;好的東西一定會存在」,「科技可以輔助我們,而不是我們被科技控制住了。」

從追求夢想、希望大家看見自己,在經過一連串考驗後,楊豐彥漸漸轉變,做音樂的動機漸漸是看見他人的需要;楊豐彥認為,雖然低潮使人軟弱,但也讓他重新思考自己為什麼活著、生命的意義在哪裡?他也提到,這個時代因為科技的影響,而導致人太過「快速」、「衝過頭」了。

他鼓勵年輕人,在勇於表達的同時,也能停下來想一想,「速度可以慢一點點,多想想、可能做出來的決定會更好」,「不要跟著世界的潮流走,而是要去活出自己原本的樣子。」

(生活中心/文字整理)

在愛中竭力追求真理,重視媒體對家庭及年輕人的影響。支持風向新聞,♡ 捐款連結:

http://lovecom.org/donate

喜歡這篇新聞嗎?分享給您的朋友吧!

好友人數

 

愛傳協會(02-2369-1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