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盼社會正視失智症 房婧如新書道照顧者心聲

[adrotate banner="32"]

曾任嘉義市政府文化局代理局長的房婧如,去年11月在父親逝世一年後,出版《華香散處ᅳ49天安寧照顧的生命回顧》一書;近日她將售書所得30萬整,全數捐贈給台灣失智症協會,希望盡己之力,讓重視失智症對個人、家庭及社會所產生的衝擊,也是人終將面對的嚴肅課題。

台灣失智症協會理事長賴德仁表示,台灣失智症人口,在2017年底已超過27萬人,相當於一個嘉義市的人口;20年後,人口將增加一倍、40年後,更可能突破85萬人,這將是台灣不能避免的社會問題。他指出,失智者不單只是失去記憶,通常還伴隨著逐漸失序的問題行為,讓照顧者身心俱疲;「在台灣,超過九成的失智者都住在家中,超過5成完全由家人照顧。」

失智症協會去年協助衛福部進行調查,顯示民眾最希望政府做的是「對失智家庭照顧者的支持協助」,「如何讓失智者能安心在原來生活的社區中,獲得有尊嚴、完善的醫療照顧,同時能讓照顧者獲得訓練及支持服務,是台灣失智症協會與政府共同努力的目標。」

而作家張曼娟,也以同窗好友的身分為房婧如新書作序「最後一里的送行者」,並分享因這2年照顧老父母,而對於房婧如照顧失智父親及選擇居家安寧的照顧歷程,感同身受;她同時為房婧如打氣,「人生最後一哩路並非認輸,而是光榮的放開手,是一場沒有遺憾的相伴及圓滿。」另外,她也呼籲照顧者應適時找尋社會資源。

同樣身為失智症的家屬,房婧如的哥哥房孝如分享,在父親失智後期,因父親疾病猜疑,導致父子間的摩擦。他以自身經驗分享:不過度補償、不過度自我膨脹、不要搞錯對象。他認為,不要以虧欠、愧疚的心態去照顧患者、不要用自以為是的態度,去指導照顧方式、更要時常關心主要照顧者,肯定主要照顧者的貢獻,家人同心協力、以主要照顧者為核心,才能讓家人的關係更好。

房婧如表示,她最後選擇了「居家安寧」,陪伴95歲老父親有尊嚴地走完人生最後一哩路,「10年失智陪伴,49天安寧照顧」,自身的經驗,分享照顧者如何在心力交瘁的狀況下,看到生命的價值;她期盼帶給在照護路途的朋友們祝福和力量,同時呼籲大眾積極共創失智友善社會。

(謝以慈/綜合報導)

在愛中竭力追求真理,重視媒體對家庭及年輕人的影響。支持風向新聞,♡ 捐款連結:

http://lovecom.org/donate

喜歡這篇新聞嗎?分享給您的朋友吧!

好友人數

 

愛傳協會(02-2369-1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