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要聞

退役橄欖球選手下背痛!熱治療快速解痛 2年沒復發

[adrotate banner="32"]

小小關節引發的脊椎疼痛也可能讓人痛到動彈不得!40歲的楊老師昔日是橄欖球選手,長年訓練、運動埋下下背痛的病因;退役轉為老師後,約十年前開始陸續出現下背痛的症狀,除了疼痛睡不好,嚴重時還曾在搭乘捷運準備起身離座時,全身突然僵直無法動彈,稍作休息後才能恢復動作。

楊老師因下背痛曾四處求診,但都無法找出正確病因,服用消炎藥僅能暫時改善症狀,兩年求診脊椎骨科,才知自己罹患脊椎小面關節炎。

收治患者的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骨科部脊椎骨科主任吳孟晃表示,楊老師經接受磁振導航超音波熱治療,一次療程後疼痛指數就由治療前的10分下降至0分,治療至今超過兩年,下背痛症狀沒有再復發。

北醫附醫骨科部脊椎骨科李境祐醫師表示,60%至80%的民眾一生中都曾有下背痛的經驗。由於下背痛症狀跟肌肉疼痛、神經痛相當類似,病人大多會先到各相關科別求診,根據健保局資料,下背痛是國人就診原因的第二名。

脊椎小面關節炎   診斷不易

李境祐醫師指出,脊椎中有72個協助人體運動的小型關節,脊椎小面關節就佔2/3,主要是負責脊椎的前後運動、穩定脊椎等功能。出問題時可能導致慢性背痛,脊椎退化或脊椎滑脫,嚴重時會壓迫神經影響運動功能。

脊椎小面關節炎佔慢性下背痛約15%至45%,每3至5名下背痛病人,可能就有一名是脊椎小面關節炎的病人。由於脊椎小面關節炎不易診斷,需經過神經阻斷確認病灶才能正確治療。

北醫附醫骨科部脊椎骨科吳孟晃主任表示,對於確診脊椎小面關節炎疼痛的病人,可以採用復健、口服藥物或注射、高頻熱凝療法等治療方式。北醫附醫率先引進磁振導航超音波熱治療(MRgFUS)進行脊椎小面關節炎治療,一次即有療效,在歐盟也早廣泛使用。

吳孟晃指出,治療先利用磁振導航超音波精準辨識出患處後,再提高超音波能量加熱患處組織,可以有效降低病人疼痛,局部無侵入性且具高度安全性,療程約一小時,目前已成功治療7位病人,效果顯著。

可改善腫瘤骨轉移腦部病變疼痛

吳孟晃說明,磁振導航超音波熱治療具有監控溫度、非侵入性、副作用少、治療時間短和快速紓解疼痛等特色,除下背痛外,還可針對腫瘤骨轉移、關節炎、腦部病變等疼痛,以精確治療有效改善疼痛問題。

北醫附醫用這項技術已成功幫助180位患者,解除其骨轉移疼痛,相關研究發表也發表在《骨與關節外科雜誌》(The Journal of Bone and Joint Surgery)與《國際熱療法雜誌》(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perthermia)等重要國際權威期刊。

(記者畢翠絲/台北報導)

關注醫療新知、疾病治療等議題,人物深度報導與地方大小事。

記者畢翠絲本月收到贊助金額 NT$0,今年收到贊助總金額 NT$0
電子報追蹤訂閱人數:40,560。

鼓勵畢翠絲,告訴她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捐款支持記者畢翠絲

訂閱風向新聞記者電子報﹙畢翠絲﹚

喜歡這篇新聞嗎?分享給您的朋友吧!

 

愛傳協會(02-2369-1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