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青少年過早接觸「性」資訊 港學者警告:小心後遺症!

[adrotate banner="32"]

家中的孩子每天接觸大眾媒體,但他們從畫面上看到的是真實世界的縮影嗎?

香港非營利組織「明光社」主任歐陽家和最近針對「傳媒、流行文化對孩子性別自信的影響」進行研究發現,青少年過早接觸「性」資訊,容易產生錯誤觀念,將複雜的性別議題帶入生活中,會對本身性別身份產生疑惑、缺乏自信,甚至性別混亂,最後連父母也不懂回應。

歐陽家和指出,傳統媒體傳遞出「瘦就是美的迷思」,對男女都有誇張要求,像是在美國女性一般的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 BMI)應該是18.5,但在國際模特兒界中,女模特兒的BMI卻低於16,距離「標準」有一段非常誇張的差距。

即使在兒童的卡通片和電腦遊戲,也常見過度性化(oversexualized)的人物出現。其中,女性胸部和臀部不合比例的大,腰枝卻不合比例的細;男性則不合比例的有大量肌肉,導致近九成10-17歲的孩子會認為自己過重,男孩子會想令自己變得更「大隻」。青少年鑽研不同自拍角度來拍照,或用修圖工具令自己「變得更美」、「物化」自己,將其他內在美都排除。

研究中還發現,香港98.2%的兒童節目來自外地,而當中男女角色比例為65比35,節目中很少以女性角色為故事中的領袖人物。女性角色都是相對不活躍、聲音較小、行為比較不成熟和情緒化;而男性則相對較具攻擊性、大聲、亦比較願意互相幫助。就性格而言,女性的角色大部份都愛美,人生的成敗都專注在美貌、被認可和尋找真愛上;相對男性的成功就會在個人的天賦,能力上等等。

最後,他要大家思考,性別是社會的建構,當傳媒與價值觀有衝突時,我們可以怎樣自處?當孩子也認同某些社會對男女形象,甚至也成為他們牢不可破的處世之道時,我們可以怎麼辦?就看家長們能不能替孩子們做好把關。(江呈亨/綜合報導)

在愛中竭力追求真理,重視媒體對家庭及年輕人的影響。支持風向新聞,♡ 捐款連結:

http://lovecom.org/donate

喜歡這篇新聞嗎?分享給您的朋友吧!

 

愛傳協會(02-2369-1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