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怨岳母撿垃圾堆在家 網友:「囤積病」是強迫行為

[adrotate banner="32"]

台灣房價節節高漲,許多人買不起房子,或是只能用有限的價格買到小坪數的房子,而收納就成了民眾生活中所關心的事情;但被家中長輩堆滿雜物的房子,你住得下去嗎?

日前有網友在FACEBOOK粉絲專頁《爆料公社》上「爆」怨表示,自己的岳母非常喜歡撿「垃圾」放在家中,造成生活上的困擾,他表示:「現在光自己小孩走路就跌來跌去撞來撞去是要怎麼住?」並且附上家中堆滿雜物的照片;從照片上來看,看起來像是客廳的空間塞滿了大大小小的紙箱以及塑膠袋,和許多瓶瓶罐罐,似乎沒剩下多少空間可以走動。

該名網友更表示,本來希望可以在太太生下第二胎之前,慢慢整理乾淨,結果沒想到整理過一次後,「不出一星期又被撿回來成這樣」,令該名網友十分惱怒,直說自己要收行李,直接回其他住處。許多網友看的大嘆:「環境實在太危險可怕了!」、「好像垃圾場」、「家人可能患有囤物癖,請協助至身心科就醫改善。」更有網友建議:「請陪伴老婆幫助岳母去看醫生,她如果快失智,放在家裡發生什麼危險老婆會怨恨一輩子。老婆不可以愚孝,該正視面對問題,小孩在這環境下會影響身心發展,傷害小孩丈夫媽媽的健康和心理發展。」

根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研究,囤積症在美國的盛行率約4%,也就是每25人中,即有1人是囤積者。(圖片來源:翻攝自爆料公社)

事實上,「囤積病」是一種強迫行為,嚴重者可能發展為精神疾病。根據維基百科解釋,這樣的患者有收集癖好,會大量收購,或無法拋棄對別人看來價值不高或沒用的物件。而這樣的病症大致分為兩類,一為「購物狂囤積者」,一為「拾荒行囤積者」;前者透過購物獲得心理滿足,後者則傾向撿拾報紙、贈品、空瓶、堪用的廢棄物等。

根據美國臨床心理學家大衛托林(David F. Tolin)研究,囤積症的高危險群可能包括老年人、單身獨居者,或是家族有強迫症病史者;這樣的病症,甚至讓美國攝影師Geoff Johnson也為此拍下一張張以囤積症患者的孩子為主角的照片。另外,《囤積解密》一書中寫道,「根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研究,囤積症在美國的盛行率約4%,換句話說,每25人即有1人是囤積者」,「假使台灣出現囤積症狀的比例與美國相仿,那麼以2,300萬人來計算,國內至少有近百萬人受囤積症影響,受牽連的親友更可達數百萬之譜!」

書中建議,要治療這樣的病症,除了藥物與專業行為的幫助,身旁的人可從幫助患者維持專注、提供必要感情支持開始下手;作者Phyllis表示,「我希望喚起政府部門的注意,讓處理囤積問題不再只是環保單位的事,因為它是心理障礙而非單純的屋況失控」,「一時的打掃和清運僅能治標,唯有整合各界的力量來協助囤積者才是治本之道。」

(謝以慈/綜合報導)

在愛中竭力追求真理,重視媒體對家庭及年輕人的影響。支持風向新聞,♡ 捐款連結:

http://lovecom.org/donate

喜歡這篇新聞嗎?分享給您的朋友吧!

好友人數

 

愛傳協會(02-2369-1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