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怪病!雙膝跪著看電視 竟是「糖尿病神經病變」

[adrotate banner="32"]

一名50歲的史先生體重在半年內遽降10公斤,每晚都睡不好,因為手腳皮膚輕輕碰就痛,連蓋棉被、被風吹過也感到刺痛,以為得了怪病,就醫檢查發現原是糖尿病周邊神經病變。

史先生因為此病,造成長期倦怠、心情憂鬱,因為四肢皮膚神經異常,痛到無法坐著,如果想看電視,必須雙膝跪在軟墊、腳掌騰空,用手肘撐在桌上,導致生活品質低落。

糖尿病衛教學會邀請蔡振南(右)擔任衛教大使,呼籲糖友定期檢查。(圖片:記者畢翠絲攝)

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暨鹿港基督教醫院院長杜思德表示,約有五成糖尿病患者會出現糖尿病周邊神經病變(簡稱DPNP),與年齡、糖尿病病期、血糖控制不好等因素有關。糖尿病周邊神經病變痛的現象在夜晚、天氣太冷或太熱時會更嚴重,影響患者睡眠與行動能力,造成長期倦怠、心情憂鬱。

杜思德說,糖尿病周邊神經病變可分為有痛覺、無痛覺,後者對於冷熱溫度及疼痛等感覺變得遲鈍,不少人洗澡泡湯時,遭燙傷卻不自知;有人腳的麻木會造成壓力感受不良,而發生潰瘍和感染最後可能導致截肢。

糖尿病關懷基金會執行長蔡世澤說,DPNP症狀容易被忽略,若未及時治療,疼痛就更容易傳遞。糖尿病周邊神經病變痛高危險群為血糖控制差、罹患糖尿病超過10年、癮君子、高血壓、代謝症候群等,由於症狀被忽略,因此患者大多不會把症狀說出來,因而延誤治療。台灣疼痛醫學會秘書長林峰盛指出,糖尿病神經病變所引發的周邊神經痛,是身體發出的警訊,必須就醫找出根源。統計顯示,約有12.5%的糖尿病患者未曾向醫師提及疼痛症狀,39%病人的疼痛問題沒有得到適當的治療。

蔡世澤提醒,糖友除了積極控制血糖之外,更應該定期接受足部及周邊神經病變檢測。根據美國糖尿病學會2015年提出的臨床建議,第二型糖尿病患在首次確診後,每年應接受糖尿病神經病變檢測;而第一型糖尿病患則應在確診5年後,每年接受檢測。

台灣神經醫學會秘書長暨台北榮總神經內科主任林永煬說明,藉由簡易的篩檢量表、臨床感覺測試及神經學精密檢測,對大、小神經纖維功能(如振動感知、感覺測試、壓力感知和踝反射等)進行測試,早期偵測出神經病變以及確定疼痛症狀的嚴重程度 ,再視檢查結果,安排神經內科一同會診。他強調,一般止痛藥無法處理糖尿病周邊神經痛,患者身體出現疼痛情況,應立即就醫檢查,切勿聽信坊間或網路資訊,擅自服用來路不明的藥物。

(畢翠絲/台北報導)

在愛中竭力追求真理,重視媒體對家庭及年輕人的影響。支持風向新聞,♡ 捐款連結:

http://lovecom.org/donate

喜歡這篇新聞嗎?分享給您的朋友吧!

好友人數

 

愛傳協會(02-2369-1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