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睡覺及清晨因手麻痛醒 恐「滑鼠手」惹禍

[adrotate banner="32"]

長期從事文書工作的小婷,睡覺及清晨常因手麻痛醒,但甩手後症狀又改善,誤以為只是睡姿不良而未積極治療;之後出現持續性手指疼痛麻木,最後竟連手中東西都拿不穩。腕隧道症候群,俗稱「滑鼠手」,是一種常見的職業病,也是最常見的周邊神經病變,好發於電腦使用者及長期使用手腕的族群。

三軍總醫院復健部醫師吳永燦表示,現代人工作忙碌,喜歡使用3C產品,據統計,腕隧道症候群女性好發年齡在45到54歲之間,盛行率在女性較高約為7%,男性約在1%,發生率越來越多,年齡層有逐漸下降的趨勢。

正中神經是指支配大拇指動作與支配大拇指、食指、中指以及一部份無名指感覺的神經,它會穿過手腕處的「腕隧道」,若是受到壓迫、發炎,導致正中神經缺氧及病變,就可能出現腕隧道症候群。

吳永燦指出,早期大拇指、食指、中指及無名指的橈側會有麻木刺痛感,通常在夜裡睡覺時或清晨快起床時加劇,病患常因手麻痛而醒來,甩甩手便可以減輕症狀,大多數的人會以為自己睡姿不良,而延誤就醫。

若輕忽不適,中期則出現持續性手指疼痛麻木,更進一步可能拿筷子、杯子、扣鈕扣等細微動作出現障礙,甚至握力變得軟弱,手中東西會開始拿不穩甚至掉落的狀況發生。後期大拇指基端的肌肉萎縮、感覺喪失等,於門診中偶而會遇到嚴重的個案,只要手腕處被輕輕一碰便會像被電到的感覺,若是不儘早治療很容易造成不可逆之神經病變。

吳永燦說明,臨床治療過去常以藥物、復健、手腕護具、局部類固醇注射等方式治療,不是效果不彰,就是療效不持久,三總近年臨床實驗發現3種新的治療方法,包括「體外震波」、「超音波導引葡萄糖水注射」及注射「自體高濃度血小板血漿」,效果可達3個月至1年。

吳永燦指出,並不是只有使用滑鼠的人才有的問題,像是長時間拿著手機不動、長期寫黑板的老師、木匠、打字員等都是危險族群。醫師提醒,使用手腕約10到20分鐘就應做個伸展、握力訓練,促進手部血液循環,方能降低罹病風險。

(畢翠絲/台北報導)

在愛中竭力追求真理,重視媒體對家庭及年輕人的影響。支持風向新聞,♡ 捐款連結:

http://lovecom.org/donate

喜歡這篇新聞嗎?分享給您的朋友吧!

好友人數

 

愛傳協會(02-2369-1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