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要聞

北一女新生墜樓亡 研究:治療失眠有助降低自殺發生

[adrotate banner="32"]

日前一名北一女新生穿著制服驚傳墜樓意外,送醫後宣告不治,疑似課業壓力太大,加上曾與家人口角才發生悲劇。自殺到底能不能預防?事前有什麼徵兆?董氏基金會引用一篇國外研究報導指出,失眠與作惡夢兩種睡眠問題,都能更獨立預測更多自殺行為。專家提醒,自殺成因是多元性的,通常在重大壓力或嚴重困擾下,產生絕望、衝動的行為。

明天是「世界自殺防治日」,自殺到底能不能預防?根據《臨床精神醫學期刊》研究指出,治療失眠有助於改善情緒健康,降低自殺的發生。該研究由史丹佛⼤學醫學院進行,以50位年齡18至23歲,過去或近期曾有自殺意念的大學生為對象,進行一星期的睡眠監控,結果發現,睡眠問題是受試者未來幾週中自殺想法加劇的警訊,其中學生就寢及起床時間的變異量是特別重要的警訊。

全國自殺防治中心計畫主任暨台大醫學院精神科名譽教授李明濱表示,自殺成因是多元性的,通常在重大壓力或嚴重困擾下,產生絕望、衝動,覺得跟世界沒有關聯而形成,與失眠、焦慮、憂鬱、自卑及人際問題也很有關聯。

台灣18歲以上成年人口有30%出現睡眠問題,民眾多自行服用安眠藥,若治療不當,易造成情緒失調、記憶力下降、過度飲食及藥物依賴的情況,建議民眾當失眠已對身心造成影響,應就地尋求精神科醫師協助,輔以行為治療及放鬆治療。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上述研究證實睡眠問題會惡化年輕人自殺的想法,提供自殺防治一個有利的線索,相對於其他心理疾病,睡眠問題並沒有被汙名化,大部分的人不避諱公開討論,失眠的易觀察及可預測性,為自殺防治的一大助力。葉雅馨說明,多數人都曾有睡不好的經驗,一晚或連續兩三天睡不好,都會影響到白天的情緒,產生易怒、急躁、專注力下降,甚至有衝動的傾向,若此時有不好的意念閃過,常常容易因此而釀成遺憾。

從過去的研究顯示,睡眠問題及自殺意念為憂鬱症患者常見的症狀,有15%的憂鬱症患者因自殺而身亡,憂鬱症的九大症狀中睡眠問題是最容易被察覺的。葉雅馨建議師長,可將睡眠當成一個課堂討論的議題,帶領孩子腦力激盪,思考如何維持好的睡眠,例如不因讀書、打電動、看電視而晚睡等,並每天關心孩子的睡眠狀況。

葉雅馨提醒家長,可藉由孩子從睡眠的多寡、規律的情形,瞭解問題並協助解決。當發現孩子有睡眠問題,影響生活作息或是食慾甚至是學習時,可積極與孩子討論改善方法,不要忽略睡眠警訊及產生的心理相關影響。

(畢翠絲/台北報導)

風向新聞關心您︰自殺不能解決問題,再給自己一次機會
自殺防治諮詢安心專線:0800-788995
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
張老師專線:1980

在愛中竭力追求真理,重視媒體對家庭及年輕人的影響。支持風向新聞,♡ 捐款連結:

http://lovecom.org/donate

喜歡這篇新聞嗎?分享給您的朋友吧!

好友人數

 

愛傳協會(02-2369-1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