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思覺失調症經妥善治療 5成病友可持續工作

[adrotate banner="32"]

思覺失調症病友經積極治療,就如同一般人,可以穩定工作,融入社會!台灣精神醫學會理事長賴德仁表示,「思覺失調」是「思考」與「知覺」功能的失調,失調代表它有「恢復的可能性」,透過治療能穩定控制症狀。但社會對思覺失調症仍存有許多迷思及汙名化,甚至會稱患者為「怪人」、「不定時炸彈」,造成患者、家屬蒙羞,阻礙就醫。

台灣精神醫學會與康復之友聯盟進行「思覺失調症認知與態度調查」,發現大眾對思覺失調症仍存有錯誤迷思,而病友日常生活中亦自覺受到歧視。三大錯誤迷思包括認為思覺失調症患者「無法見人」,「具有危險性」以及「無法工作」。對應病友調查發現,四成思覺失調症病友不敢讓他人知道自己罹病、認為別人無法接納自己在看精神科;四成五病友擔心告知外人精神問題會對自己不利;近五成病友表示求職時曾受到拒絕或歧視。

台灣精神醫學會副秘書長暨林口長庚醫院精神科副教授級主治醫師張家銘表示,思覺失調症並非絕症,經治療後患者可以擁有融入社會的能力;且發病後愈早接受治療,恢復情形愈好,如果放任症狀一再復發,後續的治療也難以幫助他們恢復到原本的功能,演變成所謂的難治型的患者。

張家銘表示,思覺失調症的患者在經過積極治療後,暴力風險下降、已無攻擊性、持續性的社區追蹤與復健治療更能有效的提昇病患的職業功能與社交能力,研究發現五成是可以持續工作的,更有約兩成的病友能從事全職工作。呼籲患者與家屬,勇於面對疾病,不耽誤治療、而社會應用友善、關懷的眼光以對。

今年32歲的美國思覺失調症病友Rachel Star Withers(瑞秋.葳瑟絲)從青少年起就有幻覺,讓她覺得過得很「羞辱」,但當她接受自己、面對疾病,從10幾年起開始拍攝關於思覺失調症影片,至今點閱破億。她挺身對抗汙名,表示「如果你認識我,並透過我看見我很正常,我希望你看到其他患者的時候不再抱有偏見。」

葳瑟絲在YouTube上公開的分享與病共處的經驗,她曾經協助一位孩子理解自己的幻覺,不再感到無助與害怕;給予一位剛診斷有思覺失調症孩子爸媽一些改變家裡佈置、減少幻覺的建議;也接到一些教師來函,希望能夠在課堂上播放她的影片。

葳瑟絲現在同時有三份工作,分別是健身房員工,模特兒課程的指導,並兼職接一些替身和特技的工作,彈性的工時,讓她可以自主安排每天豐富的生活。她認為思覺失調症患者一樣可以工作,工作可以讓人找到人生重心,並且交到朋友。

(畢翠絲/台北報導)

在愛中竭力追求真理,重視媒體對家庭及年輕人的影響。支持風向新聞,♡ 捐款連結:

http://lovecom.org/donate

喜歡這篇新聞嗎?分享給您的朋友吧!

好友人數

 

愛傳協會(02-2369-1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