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風向專欄

風向觀點:或許臺灣也需要70歲的總統

[adrotate banner="32"]

兩位經過3/4世紀的長輩角逐美國總統,一位78歲、一位74歲,在這個強調年輕化、世代交換的季節裡,顯得格外凸顯-高齡化社會究竟代表什麼意思?

一般人想到高齡化社會,不外乎退休、老人年金、長照。我國自1993年9月邁入高齡化社會,當時65歲以上佔全體人口7%;到了2018年3月上升至14%,正式進入高齡社會,增加7%前後花了將近25年時間;不過到2020年底之前,預估已經到達16%,上升2%只歷經了2.5年。因此國發會預估2025年老年人口進入20%的超高齡社會,2050年老年人口佔36.5%,恐怕都是過分樂觀。以現況來看,2024年進入超高齡社會,2040年老年人口達35%,都不會令人感到訝異。

這些數字代表什麼意思?未來的社會將呈現,當人們在公共場所,連同自己,前後左右將有一位銀髮長輩;未來20年內,有1/3民眾將擁有敬老卡,他們辛苦了一輩子,屆時將無須或減免繳交所得稅及勞、健保等公共保險,並且享有搭乘大眾交通工具優惠的資格-反面的意思即為,繳稅的人變少了,負擔的人壓力必然大為增加;20年之後,一個能夠工作的勞動人力,將養一位15歲以下的兒少或65歲的銀髮長輩,再加上背負一大堆以前人造成的負債,他們的肩頭將沈重得無與倫比。而且如果兩岸情勢不見緩和,再過10年,20-30歲這個世代,平均10人當中就有1個必須去擔任軍人或警察,才能維持國家及社會的和平。

大家都可以想像那是一個什麼樣的景況。不過,一任4年的政府可能還想不到。因此為了繼續執政,現在的政府向未來的人民借錢蓋高鐵、蓋輕軌、建停車場、這個館那個館,一編就是每年上千億預算;為了讓含有瘦肉精的美豬進口,一口氣提出100億台幣做為養豬基金,100億不夠再編100億。這些,眼光看到10年、20年後的政府,就會知道什麼政策、建設該做,什麼事萬萬使不得。而人民被矇著眼走向懸崖,心裡卻啞口無言。

超高齡社會就在眼前,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天方夜譚。但是如果政府不思考臺灣的民情、文化、家庭結構與關係,執意模仿與臺灣社會結構差異極大的北歐,走向「去家庭化」、「去母親化」的路線中,破洞只會更快速地擴大。只能說,或許哪一天臺灣也像美國一樣,有進入古稀之年的人來選總統,或許他們那個時代的家庭觀,以及對家庭關係的重視,可以拉臺灣一把。

在愛中竭力追求真理,重視媒體對家庭及年輕人的影響。

喜歡這篇新聞嗎?

捐款支持風向新聞


或是,把文章分享給您的朋友吧!
愛傳協會(02-2369-1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