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要聞

余苑綺癌症復發 年前發現「肝跟淋巴都有癌細胞」

[adrotate banner="32"]

余苑綺生完第二胎後,發現直腸癌復發,經歷多次開刀和化療,終於開心宣布化療成功,沒想到日前(22日)又傳出復發,經紀人透露,余苑綺是在過年前一天回診,就被醫生告知肝和淋巴均有癌細胞,健康狀況令外界憂心。

根據《三立新聞網》報導,余苑綺經紀人透露,目前先接受3個月的化療,看腫瘤會不會變小,如果沒有變小可能就需要開刀;提及余苑綺的心情,經紀人不捨表示,原本以為康復了,可以跟小孩開心過年,但過年前接獲此噩耗,心情難免有些低落,但為了孩子,她會打起精神勇敢面對日後的治療。

台灣每4分31秒就一人罹癌

台灣每4分31秒就有一人確診罹癌,大腸癌連13年蟬聯十大癌症之首。大腸癌罹患年齡逐漸有年輕化趨勢,而診斷時的期別影響存活率,越早發現治癒機率越高!

有一位34歲的楊先生,利用工作空檔到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做健康檢查。沒想到,沒有癌症家族史的他,竟意外發現罹患大腸癌,他覺得自己「真的很幸運!」透過健檢提早發現,還能徹底根治。

北投健康管理醫院黃洸偉主任表示,楊先生透過大腸鏡檢查,發現大腸內有一個2公分的腺瘤型瘜肉,在檢查同時也一併切除瘜肉,病理檢查報告確診為大腸癌。

大腸癌分期為零期大腸癌,楊先生的癌細胞僅僅在黏膜層,還沒有擴散到其他部位,切除後的治癒率幾乎是100%,且不需要追加化學治療,後續楊先生也聽醫師建議定期追蹤,深刻體會健檢的重要。

大腸癌有五個危險因子

楊先生表示,自己有15年抽菸史,平日喜歡吃燒烤。醫師說明,一般認定抽菸致病往往與肺相關,但其實菸對全身器官都會造成傷害,抽菸的人罹患大腸癌的平均年齡也比一般人提早兩年。

黃洸偉提醒,不要覺得自己還年輕,就忽略了罹癌風險,不良的生活習慣也會導致大腸癌及其他疾病提早找上門。

目前醫學上發現大腸癌主要有五個危險因子:

1.年紀:50歲以上,男性發生率大於女性。

2.家族病史:大腸癌、直腸癌家族病史。

3.飲食習慣:長期偏愛吃高熱量及燒烤、油炸食物、紅肉吃太多。

4.生活習慣:抽菸、喝酒、久坐、少運動、體重過重。

5.體質:糖尿病、糖尿病、代謝症候群、發炎性腸道疾病的病患。

隨著飲食習慣逐漸西化,油脂攝取量增加、纖維攝取減少,台灣大腸癌罹患年齡逐漸有年輕化趨勢,。

這幾年來不少名人因腸癌過世,包括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夫人陳萬水、名嘴汪笨湖以及秀場天王豬哥亮、《心海羅盤》主講者葉教授。

黃洸偉提醒,大腸癌0期到1期治療,5年存活率高達8成以上,到了第3期大腸癌5年存活率則降至不到6成,建議一定要定期癌症篩檢。

國健署提醒,目前檢查有「糞便潛血檢查、血色素的測定、肛門指診、大腸及直腸鏡檢、大腸光鋇劑檢查」等,除了養成正常的飲食習慣、注意排便型態,有異狀也要盡早至醫院檢查,尤其是有類似症狀、40歲以上或高危險群的人(如家族史、大腸息肉病史),建議要定期做篩檢。

(記者畢翠絲/台北報導)

關注醫療新知、疾病治療等議題,人物深度報導與地方大小事。

記者畢翠絲本月收到贊助金額 NT$0,今年收到贊助總金額 NT$0
電子報追蹤訂閱人數:40,560。

鼓勵畢翠絲,告訴她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捐款支持記者畢翠絲

訂閱風向新聞記者電子報﹙畢翠絲﹚

喜歡這篇新聞嗎?分享給您的朋友吧!

 

愛傳協會(02-2369-1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