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獨木舟環島30天 台東「孩子的書屋」8童勇敢完成

[adrotate banner="32"]

獨木舟環島完成了。期待孩子們都學到了「堅持」與「合作」。沒有一瞬間的脫胎換骨,生命是一次次的試探,也是一場且行且至的尋找,惟有堅持才能實現自己的期待。競爭的對象是事,不是人。團隊合作完成一件事才是競爭的本質,絕不是非要打敗誰的比較。愛一個人!攀一座山!追一個夢!缺的,只是勇敢,所以,大膽前進,無妨!

上面那段文字,是台東「孩子的書屋」創辦人陳爸、陳俊朗在臉書上所寫的,寫下這段文字,是為了紀錄「孩子的書屋」的8名孩子(5男、3女),他們用了一個月的時間,挑戰獨木舟環台;期間,克服洋流阻、灼身的烈日,還遭遇強颱尼伯特攪局。

陳俊朗以感性的文字寫下,「由衷敬佩的是孩子,我不知道有幾個十來歲的孩子能夠頂著大烈陽,每天在海上一槳一槳的划二十公里,持續二十五天」。(圖片來源:翻攝臉書)
陳俊朗以感性的文字寫下,「由衷敬佩的是孩子,我不知道有幾個十來歲的孩子能夠頂著大烈陽,每天在海上一槳一槳的划二十公里,持續二十五天」。(圖片來源:翻攝臉書)

「未來三十天,我們是一個團隊,不管發生什麼事,彼此傾訴,彼此幫助。一起出去,一起回來!」「孩子的書屋」8名孩子挑戰海洋之役,從7月1日開始啟航;陳俊朗說,用三十天,帶孩子們划舟,從台東出發,逆時針北上,用自己的雙手,一舟一槳從海洋的角度,認識自己生長的土地,探索全新的世界,發現自己的力量,看見同伴的重要。

陳俊朗說,書屋的多元教育有幾個主軸,分別是:運動、音樂、藝術以及技職,多元教育是書屋與孩子一起找回成就感的武器。

這幾年,書屋一年半島一年全島的,和孩子一起騎了上萬公里的單車。從十里的練習到千里的環島,除了成就感,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孩子們不再怕和逃避失敗,他們知道失敗了,書屋會和他一起面對,一起重新挑戰。現在,前幾批的大孩子已經可以擔起指導員的角色,協助較小的弟弟妹妹完成練習,甚至能夠在一年內環兩次島!

「而通過了陸上的挑戰,接下來我們要一起征服藍色公路」。陳俊朗說,2014年,運動組的夥伴們從學習如何製作獨木舟開始,從小小的模型到可以下水航行的單人舟,「我們辦到了」。接著在去年,除了運動組之外,書屋老師和各組的夥伴也一起加入練習。因為書屋的信念是,「在要求小孩之前,先要求自己」。

他指出,為這三十天,書屋花了近三年走到這一天,恐懼從沒有少過,因為責任,因為對自然的敬畏;因而要求每位參與者接受密集訓練,學習並熟練各式技巧:操槳、翻船自救,以及長期培養團隊默契。

過程中,「孩子的書屋」幾乎天天都透過臉書更新近況,陳俊朗以感性的文字寫下,「由衷敬佩的是孩子,我不知道有幾個十來歲的孩子能夠頂著大烈陽,每天在海上一槳一槳的划二十公里,持續二十五天。他們做得到,也持續往前邁進中,尤其那三個小女孩。我不知道孩子的堅強對未來有多大的影響。但看著嬌弱的孩子逐漸變得精實與篤定,可以確定,他們已經有足夠的能量面對未來的困難」。

由於尼伯特颱風在今年7月上旬重創台東,陳俊朗說,颱風打亂原訂行程,但只要心在一起,就有辦法繼續。孩子們也說:「很想回家看看,可是已經出來了,我要把它走完!」

陳俊朗說,這一個月的朝夕相處,讓大家從陌生到熟悉,不論大人小孩,都在這趟旅程中,學習分享學習互助學習關心學習愛。共同經歷了將近30天,在彼此的身上留下回憶,也在自己的心中留下彼此。

他說,「孩子們對水從未知到熟悉,身處在海島國家的我們,和海有更多的互動。從海上看看我們的家園,和平常、和單車環島時看到的並不完全相同。海是壯闊的,是溫柔的,能夠包容我們的過去,包容我們的現在。在划行的過程中,不同於單車的種種感受,讓我們對於自己的極限,有了更深的認識」。

而在征服藍色公路後,他也預告,下一步,書屋要和孩子一起登上高山,征服台灣百嶽!(李遊博/綜合報導)


喜歡這篇新聞嗎?分享給您的朋友吧!

 

愛傳協會(02-2369-1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