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要聞

獨家/社民黨控家長權力無限上綱 全長聯駁:避談爭議教材模糊焦點

[adrotate banner="32"]

20日社會民主黨(以下簡稱社民黨)召集人范雲以「假多元,真反同」抗議台北巿議會帶頭「扼殺」性平教育。新聞稿中對於反對不當性平教材的家長,予以「歧視」指控。對此,全國家長會長聯盟(以下簡稱全長聯)副秘書長楊郡慈受訪回應,請把焦點放在「教材爭議」上,家長要的是真正以尊重為出發點,適當適齡的性平教育。

全長聯重申沒有拒絕性平教育 但爭議教材一定要改

記者會上范雲批評,部份家長譏諷多元性別氣質及取向的教材,在網路上發表歧視性言語。認為家長一面倒地反對性別平等,將導致更多葉永鋕同學以及鷺江國中楊同學因被霸凌而喪命。范雲認為,性平教育就是為了防止這類憾事發生,家長卻攔阻平等意識前進。

社民黨召集人范雲(右一)日前召開記者會,痛批家長反性平教材根本是歧視。(照片翻攝聯合新聞網)

楊郡慈表示,並未抹煞性平教育教導孩子學習「尊重多元」的初衷。她強調,家長從來就沒有拒絕性平教育。而是性平教材到如今引起多數家長的爭議,就代表有修改的必要。

個案過度強調性別問題 歧視條件百百種「品格教育」才是重點

以林奕含事件為例,葉永鋕的個案是喚起外界對性別氣質的重視,林奕含則是突顯現今課本缺乏足夠的情感教育。「比起同志教育,情感教育的比例真的過少!」她表示,家庭團體的訴求一直以來都是強調全面檢視性平教育。

並且在實際校園和社會中,不單是性別,高矮胖瘦被歧視的人比比皆是,這些人也常在學校及職場遭到霸凌自殺。這些個案也很重要,教材不能忽略。教育講的是整體面、是全人教育,歧視問題應該一併而論,不應只著重個案。

目前現行家庭教育法、環境教育法、戶外教育法以及性平教育法,都需要實施4小時的課程,但唯獨性平教育融入在各科領域內外還需再實施4小時。「但是家長認為家庭教育、生命教育這些也很重要」但是家長團體看到,現今在教學現場裡,爭議教材再加上教育比重失衡,才讓他們更加關注均衡全人教育的重要性。

連專家都搞不定的爭議內容 為什麼還放在教科書裡?

對於其他挺同團體矛頭指向家長沒有性平專業、邏輯不通又妨礙教師自主權,突顯教育應要回歸專業。對此,過去楊郡慈曾和幾個性別專業教師溝通過,發現性平領域有諸多派別,爭議性也多。「專家都沒有共識的學說,就不應該來教我們的孩子。因為無論選擇了哪一派系的說法,那個意識型態就是來我們的孩子,不是嗎?」她強調,沒有共識的部份,就不要放進教材裡。

透過全長聯舉辦的全國四場座談的問卷舉出6月初公佈的家長不認同指數調查,性愛自拍、自慰學習單、同志諮詢熱線、異性戀霸權、性別光譜,以及恐同症等等,都明顯脫離了性平教育的尊重初衷。過去家長團體也曾公開拿出課本在媒體前向大眾說明,證明絕非斷章取義。

性平教材家長不認同指數報告。(照片由全長聯提供)
性愛自拍的內容有誘導學生發生性行為之嫌。(林廷安攝)

家長權力無限上綱 吳宜倫:子虛無有!是擴大參與非決定權

挺同團體認為家長拿《教育基本法》的緊箍咒,除了限制第一線教師教學自主權外,也間接把家長權利無限上綱。社民黨新聞稿中提到,由議員王欣儀領銜24位台北巿議員連署提案,「任何性平教育素材、演講、教學(教科書及補充教材),都要經過該校家長會決議通過。」

對此,台北巿國小學生家長會聯合會(以下簡稱小聯會)會長吳宜倫回應,完全是個子虛烏有的指控。她澄清,並不是經過「家長會」決議通過,而是該校的「性平會以及課發會」決定,成員不全是家長。

吳宜倫進一步說明,整個提案是在表達「擴大家長參與權,而非決定權。」她表示,目前性平委員會中,家長參與的比例確實太低。楊郡慈則認為,家長的角色不是站在教育的觀點,而是針對孩子的權利。如果依照現行的委員比例,家長無法為孩子的權利發聲,她不解地問:「難道讓家長參與,就等於老師權利被剝奪嗎?」

教育主體是學生非家長 教學結果卻讓家長承擔

另外,挺同團體表示,教育的主體是學生而非家長,建議北巿府行使行政權,限制家長的監護權,「否則家長對小孩施以暴力,難道外界不能管?」等情緒化陳述。

「坦白說,教育現場孩子出了狀況(如受到性解放教材的影響而懷孕),是學校負責?還是學校要家長負責?老師又是什麼角色?家長參與教育事務,是法律所賦予的權利。」最後她強調,家長沒有要「奪權」而是「實質參與權」,必要平衡教育現場只有一方學派的意見。(謝婷婷/台北報導)

在愛中竭力追求真理,重視媒體對家庭及年輕人的影響。支持風向新聞,♡ 捐款連結:

http://lovecom.org/donate

喜歡這篇新聞嗎?分享給您的朋友吧!

好友人數

 

愛傳協會風向新聞(02-2369-1336 Kairos.News 2015 年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