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同性戀非天生 後同志:同性戀是性的成癮及依賴

[adrotate banner="32"]

50歲的貝利(Dean Bailey)說,從小就知道自己跟一般男生不同,面對異性總是很尷尬。國小三年級發現自己是個不折不扣的同志後,開始面對掙扎。和妻子結婚後,貝利渴望同性的慾望也從沒減少。繞了一大圈,才發現自己試圖在性向裡找答案。如今,他與妻子重修舊好,選擇在知命之年出書《灰色陰影的背後:同性戀是一種徵兆,而不是另一個解決方案》(暫譯)(Because Homosexuality Is a Symptom, Not a Solution Paperback),鼓勵一些現在在同性生活掙扎的人。

後同志貝利選擇在50歲出書,分享他成為同志的心路歷程。(照片摘自亞馬遜書店)

「同性戀是另一種型式的破碎。」貝利停頓了一下繼續說道,破碎的愛情是在反映內心的需要,而且是在應該被滿足的年紀,它缺席了。貝利表示,從小就不記得父親肯定過他,「他常酗酒、而且很愛看色情片。」從父親身上得不到滿足,貝利轉而向其他男性尋求內心愛的渴望,所以到了上學年紀的時候,他開始努力交朋友。

但不幸的事發生了,貝利被同儕帶入成人遊戲裡,被指定完成超齡任務,在同學起哄下,他第一次裸奔並幫一名男性口交。此後,他的童年就回不去了。貝利開始對性產生劇烈的好奇心,他坦誠,國小就情不自禁地會被男性裸體的照片吸引,產生性幻想後就不忍不住跟不同班級的男同學發生性行為,而且嚐試危險性較高的性愛活動。

「那使我覺得被接納,至少會有一小段時間我會感到很滿足。」

直到貝利從軍,與接觸男性的機會更多後,過去學生時代對性愛的依賴全部傾瀉而出。即使與一名女性結婚,也無法壓抑對男性身體的渴望。最後一次妻子意外發現貝利的外遇關係,嚴重撕裂兩人的夫妻關係。

貝利在軍中沉迷同性性生活中,如今他已恢復丈夫與父親的身份。(照片摘自網路)

受訪時,主持人詢問貝利倒底愛不愛他的妻子?「我愛她,所以我很痛苦。但我只能透過同性性行為產生肉體上的滿足。」貝利說性與愛分開是件可怕的事,經過一段時間的沉澱,他認知自己也許患上了「性強迫症」(Sexual obsessions),因此決定尋求幫助。

「到頭來你在尋找什麼,不知道。這是一個無底洞。」貝利說,同性性行為像是一顆止痛藥,能舒緩不安全感的症狀,但無法切除病灶,而且還會上癮。透過信仰他回顧過去,才發現根本沒有什麼身體跟心靈是分開的這回事。長期的性混亂帶來的就是消極的自我價值感。他在新書內也提到,同性戀是一種性的成癮及依賴,而這是造成精神疾病的原因之一。

「任何類型的性愛都不能幫助一個人克服內心的空虛及破碎。」他強調,面對同性戀者,不是要解決性傾向的問題,而是性成癮。

如同其他後同志朋友,貝利在出書之後也遭受到很多同運人士詆毀說,迴轉療程是有害的,甚至要立法禁止。但他以過來人的立場澄清:「過程是辛苦的,因為你不能期待一夕之間,所有的內在衝突都得到答案。」既然尋求改變是個人自由意志產生下的行為,同運團體又有什麼立場為其他人發聲呢?以寬容的心主張「愛是平等」的同運人士,又為什麼要試圖阻止那一群想掙脫同性生活的人呢?

貝利認為,構成同性戀的身份條件(按:同性戀是天生的,而且不能被改變),再加上美國精神醫學會背書同性性行為無身心影響的說法等,是目前多數美國同志的迷思。然而,愈來愈多恢復性傾向的案例出現,恐怕只會更加曝露出同性戀運動的自相矛盾。

您也許想知道:
美國心理學家或精神科醫生研究統計,影響性傾向的成因大多是後天多於先天。不外乎就是小時候被性侵或遭到性暴力對待,或是家庭關係疏離,詳見下方影片。(謝婷婷/綜合外電)


(Dean Bailey受訪影片)

在愛中竭力追求真理,重視媒體對家庭及年輕人的影響。支持風向新聞,♡ 捐款連結:

http://lovecom.org/donate

喜歡這篇新聞嗎?分享給您的朋友吧!

 

愛傳協會(02-2369-1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