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類風濕性關節炎「足」困擾 近8成行動受限

[adrotate banner="32"]

牟女士,40年資深病友,自民國67年起開始全身關節痛,只能買酸痛貼布緩解不適,最高紀錄全身曾貼了42片。從內科看到骨科,直到發病後快3年才確診為類風濕性關節炎(RA),四處打聽治病方法,即使一顆藥1,200元也毫不猶豫買來吃,各種方法都試過了,直到10年前開始接受正確的治療,病情才得到控制。

類風濕性關節炎 好發於20到40歲

據統計,全台有10萬名類風濕性關節炎(RA)患者,醫師指出,RA好發於20到40歲,提醒民眾,當不只一處關節出現紅、腫、熱、痛症狀,持續好幾個月,要盡速就醫治療,避免關節變形。

中華民國風濕病醫學會理事長蔡文展主任表示,RA是一種慢性自體免疫疾病,會導致手、腳關節破壞變形以及全身性病變。歐美研究指出,高達九成類風濕性關節炎病友都有足部問題,且有五成病友在確診後三年內就會出現,例如:拇趾外翻、爪狀趾等足部問題,造成步行困難及日常行動能力受限。

病友間互相交流很重要

中華民國風濕病醫學會今(8)日發表調查,在RA病友的「食、衣、住、行、育、樂」生活中,近8成表示有「行」動困擾,有踝關節疼痛、腳底長雞眼、壓瘡等困擾使得行走困難。為提高病友生活品質,同步發布「RA好口福-口說幸福生活百科」,募集126位資深病友分享,專訪權威醫師、營養師、復健師等建議,匯集食、衣、住、行、育、樂六大類生活祕笈,幫助更多病友。

中華民國類風濕性關節炎之友協會張玲瑗理事長提醒,RA罹病後日常生活會遇到諸多困難,此時RA病友之間的互相交流很重要,更可協助病友得到很多智慧的傳承,面對疾病不再孤獨無助。

不建議進補 以免增強免疫反應加劇發炎

蔡文展解釋,「臨床上RA病友足部問題相當常見,主因為底蹠骨因長期受擠壓、摩擦,導致脂肪墊變厚,就容易引起疼痛感及雞眼症狀。」國外研究統計指出,在RA病友日常生活中前十大困擾,包括購物總是選實用但不中看、難以自主行動、無法維持運動習慣、假日安排行程須考量路途而受限等3,與「行」動力脫不了關你。

醫學發展日異更新,蔡文展提醒,目前中重度RA病友可使用傳統口服藥物、生物製劑,也有小分子口服藥可選擇,只要積極治療,就能有效控制疾病、緩解疼痛,飲食盡量採取地中海式飲食,研究顯示橄欖油等含不飽和脂肪酸能抑制發炎,但卻不建議進補,增強免疫反應加劇發炎。(畢翠絲/台北報導)

在愛中竭力追求真理,重視媒體對家庭及年輕人的影響。支持風向新聞,♡ 捐款連結:

http://lovecom.org/donate

喜歡這篇新聞嗎?分享給您的朋友吧!

 

 

 

 

 

愛傳協會(02-2369-1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