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憂災後創傷症候群 兒童心理影響大

[adrotate banner="32"]

圖片來源: 翻攝自網路

記者江呈亨/綜合報導

一般成人都難以承受的重大壓力,對孩子的影響更是巨大。從台南維冠大樓獲救的5歲和7歲大胡家小兄弟,獲救後在醫院裡顯得沉默,特別是7歲大的哥哥,幾乎不說話也沒也情緒反應。醫師已經正在進行心理輔導,主要是透過遊戲治療,念故事書、拼積木,引導他­們出走心理陰影。

台灣大學心理學系針對兒童遭逢地震後,心理重建做出建議:學前階段兒童會顯得特別敏感也極脆弱,他們無法有效的以口語能力來表達自身的需求,而身邊親近的大人,要能給予積極與適當的安慰。大人或教師可以提供足夠的玩具、道具,鼓勵他們以玩耍的方式,重建在災難中的經驗與觀察。災區的教師則可以就地取材,不需拘泥於真實的玩具,隨處可見的石頭、沙子、玩偶皆可以替代。

至於,學齡階段較年幼的兒童,雖已能表達他們的經驗與感受,但往往缺乏具體且完整陳述的能力,此外,若他們失去心愛的寵物或物品,他們難過的心情也需要相當重視與安撫。對低年級的學童來說,可以腦力激盪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教室內及家中的防災預防計畫演練,讓大家正面的來面對這次災難,協助其「宣洩」創傷情緒,使其在不斷的訴說中得到抒發,支持與陪伴是最佳的模式。

鼓勵孩子說出震災當時的經驗,如透過語言、繪畫、黏土、寫作、寫日記、角色扮演、閱讀自我成長的書籍及靠著宗教信仰撫慰心靈等方式,讓孩子表達他們內心的悲痛、傷心、悔恨,只有用耐心和愛心支持、陪伴孩子才能早日讓生活步上常軌。

衛福部也表示,罹難者家屬、震災事件目睹者或救災人員,在歷經創傷或事件之後如出現焦慮、害怕、無助感、失眠、焦躁不安、麻木、疏離等生理心理反應,可洽詢衛生局的社區心理衛生中心或醫院心身科(精神科),做進一步的心理需求評估,以避免造成急性壓力反應及創傷後壓力疾患。衛福部已請台南市政府衛生局啟動災難心理衛生應變機制,由心理衛生專業人員至各收容處所提供關懷及心理支持服務,並評估受災民眾之心理衛生需求,必要時轉介精神醫療服務。

受災民眾24小時免費心理諮詢及心理支持服務請洽 :

南區精神醫療網核心醫院(衛生福利部嘉南療養院) : 24小時安心關懷諮詢專線(0926-560-713)

衛福部 : 安心專線(0800-788-995)

不同年齡層的孩童對災難的反應與處置

 

項目

學齡前兒童

小學生

少年

身心反應

哭泣、吸吮手指、對內臟與膀胱缺乏控制、害怕獨處、害怕陌生人、焦躁不安、混亂、固執、活動量小。

頭痛、或其他身體不舒服的抱怨、憂鬱、擔心天氣、缺乏安全感、混亂、不能專心、表現差、打架、從同儕關係中退縮。

頭痛、或其他身體不舒服的抱怨、憂鬱、混亂、表現差、攻擊行為、退縮與孤立。

處置

畫圖、說故事、著色簿、閱讀災難與失落的書、娃娃、玩具的遊戲、團體遊戲、討論有關災難安全與自我保護。

畫圖、說故事、著色簿、閱讀災難與失落的書、玩有關災難的遊戲、比賽、學校讀書計畫、災難安全與自我、家庭保護。

故事、短文、閱讀災難與失落的書、玩有關災難的遊戲、比賽、自然、社會科學課程、災難安全與自我、家庭與社區的保護。

 

(資料來源:Farberow & Garen,1995)


喜歡這篇文章嗎?分享給朋友吧!

隨時收到優質清新的好文章,請按讚和加入 Line 生活圈!

好友人數


若您願意支持 Kairos 風向新聞的媒體工作,請點擊我要捐款,以實際行動來贊助,讓我們可以提供更多更優質的新聞。
線上捐款


歡迎各界投稿,本網站保有刪修權,無稿酬;來信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方式。

愛傳協會(02-2369-1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