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要聞

富不過三代?美富有家庭傳品格不傳錢

[adrotate banner="32"]

有句俚語「富不過三代」,指老一輩辛苦打拼的財富,會因後輩不珍惜而散盡。但有雜誌一篇專文指出,在美國卻聽不到這樣的說法。因有許多財富相傳的例子,更精確的說,是一種傳承創造財富的技能和素質,正因為這種傳承無形價值的「華爾街原則」,造就許多財富世家。

面對台灣社會經濟上的逐漸嚴苛,許多父母親對下一代愛護有加,一生努力打拼就是為了給下一代無虞的物質資源。但有文章指出,美國有富人甚至生前就把財產全數捐出,沒給自己的兒女。2012年的總統大選,共和黨的候選人羅姆尼,他的父親曾是美國汽車公司的總裁,還當上密歇根州的州長,甚至1968年還競選過總統。但羅姆尼在年輕時卻沒有靠爸,和他新婚妻子以75美元租下一間地下室來組織家庭,然而他日後卻成為投資大亨。

文章指出,若羅姆尼的父親要是把錢留給他,他很有可能就不會住地下室,也可能僅僅守著父親的錢,而無法成為成功的投資家,擁有著一筆超過他父親所有的可觀財富。顯然他父親給他的不是錢,而是一個比錢更重要的東西,稱之為「成功的品格」。文章說,這種品格傳承是需要透過教育來達成,並將這種教育稱之為「華爾街原則」。

文章首先澄清「華爾街原則」是歸納大部分持股票的美國人的教育精髓,並進一步指出,這批人都具備某種成功的素質,如懂得省錢、節制眼前慾望、長遠規劃和以錢生錢等。換句話說,他們懂得延緩滿足慾望,來對未來進行有計劃使用和謹慎地冒險,並將這樣的原則歸納交給自己的下一代。

文章也舉出《華爾街日報》曾刊登一篇長文《教你孩子精明理財的12種方法》,該文作者說,他希望幫助他的兩個孩子成功,期待他們不光對他有美好的回憶,也能夠自己理財生存下去,而不是窮其一生的後悔將自己浪費在愚蠢的錯誤上。

最後,文章點出「華爾街原則」不是只圍繞在錢打轉,而是根本教育在做人品德上。讓小孩了解,錢不是想要就向父母伸手,更不能期望自己想要就能得到什麼。取而代之,是去思考要用錢買想要的東西就要去工作、去幫助別人,來獲得相對的勞力獎賞。進一步地去理解,做人的責任和認識自己、他人以及社會的關係。(李明凱/綜合報導)

請支持風向新聞,在愛中竭力追求真理,重視媒體對家庭及年輕人的影響。

♡ 捐款連結:http://lovecom.org/donate

喜歡這篇新聞嗎?分享給您的朋友吧!

 

愛傳協會(02-2369-1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