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哺育母乳 可預防嬰幼兒異位性皮膚炎

[adrotate banner="32"]

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慢性、反覆發作的過敏性發炎疾病,多發生於嬰幼兒。依台灣小兒科醫學會統計,約每4個寶寶就有一個罹病,且常和過敏性鼻炎及氣喘一起發生。異位性皮膚炎於嬰幼兒時期好發於臉上、頭皮與四肢伸側等伸展部位;兒童期則在脖子、四肢屈側等部位。

異位性皮膚炎 好發嬰幼兒臉上、頭皮

許多媽媽為了「預防」及「治療」異位性皮膚炎,嚴格實施純母乳哺餵,然而母乳是否確實有效呢?目前多數研究都支持,母乳哺育至六個月大,確實對預防異位性皮膚炎有助益,同時也會改善呼吸道敏感及氣喘,對已經出現異位性皮膚炎的寶寶,也能緩解部分的症狀。

雙和醫院皮膚科醫師邵湘德提醒,要特別注意少部分的寶寶,會因為哺餵母乳,加重異位性皮膚炎的狀況。可能是食物中的過敏原,隨著母親的飲食分泌至母乳中,間接產生寶寶的過敏,當遇到此情況時,應與臨床醫師討論。

懷孕及哺乳期 媽媽宜攝取適量益生菌

懷孕及哺乳期間,媽媽們攝取適量的益生菌,能預防異位性皮膚炎發生或降低發病的嚴重程度,此為示意圖。(圖片來源:pixabay)

若是症狀輕微,可以嘗試限制部分飲食,例如牛奶(乳製品)、花生堅果類、帶殼海鮮等等,並觀察寶寶的反應;若症狀嚴重的寶寶,則建議先停止母乳哺育,以水解奶粉代替,並在四至五個月大以後,逐漸增加副食品。而懷孕及哺乳期間,媽媽們攝取適量的益生菌,能預防異位性皮膚炎發生或降低發病的嚴重程度。

母乳是替寶寶量身訂做的禮物,除了須根據孩子的狀況調整哺餵方式,正確配合肌膚保濕,衣物選擇,環境的改善和醫師的專業診治,才能讓寶寶免於「癢癢病」的困擾。(畢翠絲/綜合報導)


喜歡這篇新聞嗎?分享給您的朋友吧!

 

 

 

愛傳協會(02-2369-1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