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你的孩子是「大雄」或「道明寺」? 7成父母缺合宜陪伴觀念

[adrotate banner="32"]

商業社會腳步一刻不停歇,少子化和工作忙碌,讓現代父母對於孩子的陪伴呈現兩極化現象。有的父母子因為公務繁忙犧牲陪伴孩子的時間;另一些則是所謂的「直昇機父母」緊盯著孩子一刻不放鬆,讓孩子產生過度依賴。根據今年一項「親子陪伴大調查」問卷,發現有6到12歲孩子的父母,近二成八出現過度陪伴,使孩子人格特質如哆啦A夢裡的「大雄」一樣,缺乏自主能力;約二成父母陪伴孩子的時間不足,使孩子的人格特質易像《流星花園》裡的「道明寺」一樣,缺少安全感。

留意陪伴子女的品質

日前,根據亞尼克與國立空中大學生活科學系唐先梅教授指導的「親子陪伴大調查」,針對6到12歲的孩子,父母的親子陪伴大致分為不足、過度、假象以及合宜等四大類型,其中高達七成的父母缺乏合宜的陪伴觀念。針對統計結果,唐先梅表示:「父母親應留意的是陪伴子女的品質。」數據顯示,雖然超過七成父母陪伴時間是足夠的,應留意父母陪伴子女的品質。父母與子女的互動將影響孩子人格發展、人際關係、價值觀與責任感等。

每周至少四天 每次至少一小時

「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鼓勵父母需要建立優質陪伴的觀念。」家庭教育與親子陪伴,需要父母適當的參與、鼓勵和了解,每周至少四天、每次至少一小時、多多正面鼓勵、專注傾聽,才是優質的陪伴。唐先梅指出,少子化和工作忙碌,導致現代父母親子陪伴兩極化,過度的陪伴,無論孩子做任何事情都陪在身邊,易養成孩子缺乏自主能力。此外,調查也發現二成父母陪伴孩子的時間不足,其中甚至有六成父母平均每天與孩子相處時間不超過一小時。

過度陪伴 容易造成孩子依賴感

父母對孩子過度陪伴,可能會造成孩子依賴感較重且缺乏自主能力,衍生被霸凌或霸凌別人的極端行為。此孩子的人格特質較像哆啦A夢中的「大雄」,唐先梅建議:「父母應適時給孩子一些獨立空間,讓孩子透過自我學習的機會,培養孩子處理問題與自我管理的能力。」

陪伴不足 孩子容易缺乏安全感

要格外注意的是,一成七父母則有假象型陪伴的行為,也就是陪伴時不專心,時常出現處理公務(26.68%)、做家務(22.07%)、接手機等人際外務影響(39.19%)等現象。陪伴不足的孩子容易缺乏安全感,可能藉由小動作吸引別人的注意,或使用物質與金錢尋求同儕關係認同,難以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導致人格特質較像流星花園中的「道明寺」,建議父母可共同討論親職分工,每天至少固定給孩子一段不被打擾的陪伴時光,給予正面且具體的肯定,讓孩子不會感到被忽略。(畢翠絲/綜合報導)


喜歡這篇新聞嗎?分享給您的朋友吧!

 

 

 

 

 

愛傳協會(02-2369-1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