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要聞

社論/賴清德未來想角逐大位 傾聽民意不可或缺

[adrotate banner="32"]

蔡英文執政1年多來,推動許多爭議政策,像是前瞻計畫、一例一休、同性婚姻等,造成聲望持續下跌,而民眾對林全內閣的滿意度更是低到不行。蔡英文終於在9月初正式撤換閣揆,將縣市首長人氣王賴清德拉上行政院長寶座。依照台灣民意基金會最新的民調,撤換內閣三長後,短期內蔡英文的支持度往上升,顯見撤換閣揆是民眾心中所期盼的,但未來施政如何,仍很難判斷。

雙首長制度 行政院長難有作為

賴清德究竟能不能走出「自己的路」?在台灣目前「詭異」的雙首長制底下,行政院長受制於總統的政見,施政等於替他人「作媒」的情況下,就算獲得總統大力支持,也難以展現自己的施政長才。

台灣過去17年換12個行政院長,賴清德是第13位,而前院長們下台時,都鮮有好名聲。對於頻繁撤換行政院長,柯文哲就以開車做比喻,若一直出車禍,有兩個可能:一個是司機有問題,一個是車子有問題,如果換了13個司機都還不行,就可能是車子有問題。

政治是管理眾人之事,而當政治人物在民主制度底下,受到民眾監督、批評,也代表著正在消耗自己的政治聲譽。人民對新的閣揆有新的期許,也有新的信賴度跟新鮮感,但蜜月期終究會過去,當事情一件又一件發生,人民對新閣揆的信賴度會持續下跌。

2018地方選舉 成賴角逐大位重要關鍵

行政院長一職,信任度消耗又特別快,做事的人總會挨罵。賴清德原先是人氣很高的台南民意首長,但他若想要突破「行政院長」這一職的人氣下滑魔咒,期待未來可望碰觸2020、2024的總統大位,異常困難。賴清德不但需要面對黨內強勁的競爭對手,在外也有台北市長柯文哲虎視眈眈。對賴清德來說,最關鍵就在他擔任行政院長的期間,能否創造出好的政績,使得民進黨在2018年的地方大選,如同蔡英文政府的「期中考」上,繳出好的選舉成績。

為了施政順利,賴清德可能必需把握一個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卻異常困難的原則:「傾聽民意」。

傾聽民意是唯一解方

傾聽並尊重民意絕對是執政者應該有的態度。賴清德經歷過地方選舉、中央立委等的歷練,相信他也深深理解這是執政順利與否的關鍵。甫上任,他就首先對立法院展現極高的誠意,親自拜會各個黨團,並期許行政立法能密切配合,多聽各黨團立委的意見,讓施政的摩擦度降到最低。相較於林全,賴清德在此事上展現更柔軟的身段,但除了用好的態度面對立法院,是否應該在施政上,對台灣普遍百姓的意見有更多的傾聽呢?

蔡英文政府、林全內閣的民調快速下滑,其中一個重要關鍵絕對是許多政策推動的過程中背離民意。像是同性婚姻的修法,蔡英文政府不敢直接面對反對的民意海嘯,卻選擇用大法官意見背書的方式推動,就造成民調大幅下落;一例一休更是讓企業和勞工苦不堪言,複雜的法令、模糊不清的定義,讓資方和勞工面對工作時間、加薪甚至休假等議題上無所適從,現在立院各黨團更希望能夠將去年才通過的相關法令重新翻修;而宗教團體法的修法,更是引起許多民眾和宗教團體的不安,甚至傳出許多流言,引起「守護香火」大遊行到街上抗議,雖然最終誤會得以解除,但讓平常溫和的宗教團體不得不上街抗議,也是歷史上少見,足見政府在擬定宗教團體法的修法上,缺乏和宗教團體的溝通。

推動政策和民眾溝通 減少不必要的困難

若政府不事先和民眾做好溝通的工作,就貿然推動政策,想來只會引起許多不必要的阻力,讓改革更加困難。改革誠然困難,但改革並不代表執政者一定要站在百姓的對立面。民主制度的機制,就是當執政者施政背離民意時,待時間一到、或忍無可忍時,民眾手上有撤換主政者的權利。

期許賴清德能夠在未來帶領行政團隊的同時,不但能朝台灣該有的新方向前進,也不要忽略台灣眾多民意的想法;而蔡英文在現行的憲政制度下,應該守好總統的行政分際,放手讓賴清德去做好內政,顧好我國外交和國防等事務。現今東亞局勢衝突升高的緊張情況下,更應該花費精神在對外關係上,若東亞發生大規模武力衝突,台灣不可能完全地置身事外。

在愛中竭力追求真理,重視媒體對家庭及年輕人的影響。

支持風向新聞,♡ 捐款連結:

http://lovecom.org/donate

喜歡這篇新聞嗎?分享給您的朋友吧!

好友人數

 

愛傳協會(02-2369-1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