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教育

那些年,我們一起壓抑的童年 懂事小孩說不出的哀愁

[adrotate banner="32"]

回想小時候的自己,你是一個懂事的小孩嗎?你還記得當時的你快樂嗎?大陸上個月初,有份民調探討華人教養的「懂事」文化。有六成五的人認為自己從小就是那個「懂事」的小孩,但只有不到兩成的人認為「懂事」孩子的比調皮搗蛋、我行我素的「熊」孩子快樂。更有過半的人認為其實「懂事」只是一種父母單向要求孩子順己意的藉口。

9月2日,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做了一篇受訪者高達2000人,關於「懂事」文化的問卷,其中80年代佔多數(54.3%),皆下來依序是70年代(19.3%)、90年代(18.3%)…等。調查結果顯示,覺得自己就是那個「懂事」的小孩有65.3%,不是的有18.5%,難以分辨的有16.3%。被問到「懂事」還是「熊」孩子誰比較快樂,43.8%的受訪者認為熊孩子比較快樂,但僅有19.1%認為懂事的孩子比較快樂。

30歲的受訪者劉思宇(化名)表示,有一個美國媽媽要帶女兒去迪士尼玩的生日影片令她每看必哭,因總令她回想起那段缺憾童年。小時候大人總喜歡給她許多承諾卻又總是食言,使她慢慢習慣被「忽略」,接受自己生來就「不配得被關愛」的事實。所以她總是羨慕那些敢說敢要的「熊孩子」,他們真正懂得自己要什麼,日後在社會上也是勇於追夢的人。

另一位受訪者張慧(化名)也表示,她從小就是別人眼中「懂事」小孩,成績好、聽話、不跟父母索物,但她回想過去跟爸媽出門不敢要買玩具、想吃卻假裝不想吃,跟小朋友玩都是忍耐退讓等,讓她覺得童年只有「壓抑」並認為那是違反小孩本性。

回想小時候,你是不是也是一個不敢開口跟父母表達自己的小孩嗎?(圖片來源:網路)
回想小時候,你是不是也是一個不敢開口跟父母表達自己的小孩嗎?(圖片來源:網路)

乍看之下,「懂事」似乎等同隱忍、壓抑搭上?同為受訪者的周謐就不認同這說法,她認為這是對「懂事」的偏見,並說:「懂事也好,熊也好,跟是否快樂沒有直接關係。關鍵是,你內心的真實感受被你藏到哪裡去了。」。而根據該調查也顯示55.2%的受訪者指出,所謂「懂事」就是懂得察言觀色,而非真的明白事理。劉思宇也表示,小朋友是不是「懂事」的判斷,絕大多數是來源於父母,故順父母的意就是懂事,反之則不是,她更認為這樣的價值觀會深深的影響長大後我們的幸福感。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兒童研究所所長孫宏艷也表示,懂事不等同壓抑,孩子「不懂事」是一種很自然的天性,「聽話文化」過度要求孩子「聽話、順從」是有違天性,師長、家長應採引導式教育行為,帶領孩子理解社會文化。

孩子的教育、成長的過程,需要父母親花心思的帶領。(圖片來源:網路)
孩子的教育、成長的過程,需要父母親花心思的帶領。(圖片來源:網路)

不光是專家,民調也顯示55.9%的受訪者認為,不懂事的父母只是一昧要求孩子聽話順心,忽略自己不肯真正的花時間教導孩子。同時,調查還顯示了受訪者更多對家長期待,如56.5%的受訪者認為家長不該只顧自己的面子而要求孩子、49.0%的受訪者覺得家長不應當恐龍家長和道德魔人、47.2%的受訪者希望應平等地尊重孩子、41.2%的受訪者建議讓孩子學習對自己行為負責。

自己以前是被打罵教育出來的,只知道為不被打順著爸媽心意就安全了,根本不會跟你講理,現在卻要學著跟自己孩子講道理,劉思宇感慨的說。雖然無奈但她卻堅信,若想有比我們更好的孩子,就要學習擺脫原生家庭給我們的傷害,學習面對自己、溝通傾聽與真誠友善的跟他人互動,成為一個更好的父母。(李明凱/綜合外電報導)


喜歡這篇新聞嗎?分享給您的朋友吧!

 

愛傳協會(02-2369-1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