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鑽研細胞自噬助防癌 日學者大隅良典獲諾貝爾生醫學獎

[adrotate banner="32"]

今年諾貝爾醫學暨生理學獎得主揭曉,由71歲的日本東京工業大學榮譽教授大隅良典榮獲,並可得800萬瑞典克朗(約2935萬元台幣)獎金。據悉,其得獎原因為在解析細胞「自噬作用 」機制貢獻良多,而獲此殊榮。

去年諾貝爾醫學獎由發明青蒿素(Artemisinin)大幅降低瘧疾患者的死亡率的大陸中醫學家屠呦呦,和發明對抗蛔蟲的革命性新療法的愛爾蘭生化學家康貝爾及八十歲的日本微生物學家大村智共同獲得。

根據統計,這是日本人連續3年榮獲諾貝爾獎,包括取得美國籍的日本諾貝爾獎得主在內,大隅是第25位榮獲諾貝爾獎的得主。在諾貝爾醫學及生理學獎的領域,大隅是第4位得主。

大隅良典專長生物學,特別是分子生物學領域。現任日本綜合研究大學院大學名譽教授、基礎生物學研究所名譽教授、東京工業大學前沿研究機構特聘教授。他是細胞自噬研究的先驅,曾獲得京都獎、蓋爾德納國際獎及威利獎等榮譽。

細胞自噬作用((Autophagy)一字來自希臘文,有「食用(phagy)自己(auto)」之意。細胞自噬是人體內部回收程序,為調控細胞存活與凋亡的重要機制。沒用的細胞會衰竭後部分回收,而有用的會被挑出來製造能量,或再生更多細胞。此過程在防禦癌細胞增長方面扮演重要角色,也能維持身體新陳代謝。這種功能若出問題可能導致巴金森氏症、糖尿病和癌症等疾病。

而近年來科學家也發現,細胞自噬作用與生物發育以及許多人類疾病,例如腫瘤、感染與免疫、及神經退化性疾病也密切相關。

大隅良典教授利用酵母來辨認自噬作用中的重要基因,並藉由酵母的自噬作用來解釋複雜的人體細胞自噬作用。他在得知自己得獎一刻,表示:「我非常意外,我當時在自己實驗室內。」事後接受採訪時也謙虛地表示:「我感到極之榮幸」。(吳雯淇/綜合外電報導)


喜歡這篇新聞嗎?分享給您的朋友吧!

 

愛傳協會(02-2369-1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