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從企業家變偏鄉老師 為9歲女童圓音樂夢

[adrotate banner="32"]

好老師可以影響學生的一生。台灣有一群體制外的老師,沒有教師身份卻默默埋身偏鄉,陪伴單親、隔代教養等弱勢家庭的孩子。有人放下美國教授職銜甘願成為弱勢童的老師;有人放下公司,引進城市資源幫助偏郷孩子學習才藝。他們超越老師的身份,只為彌補孩子在成長中缺席的父母的位置。

大學教授阿呆博士變慈父 把偏鄉弱勢兒當子女

曾赴美取得電腦教育博士學位的吳阿呆,原先在大學擔任博士班學生的指導教授。1996年放下教授身份成為牧師,改名為「阿呆」投身台南偏郷幫助一般人眼中桀驁不馴的孩子。就讀遠東科大的阿柏(化名),國小時是出名的校園小霸王,有一次偷騎機車摔車,沒錢修車怕阿嬤罵。阿呆知情後,便出錢把車修好,且未把事情告訴阿嬤。吳阿呆說:「作父母的不就是要承擔孩子所做的錯事嗎?」

阿柏形容阿呆牧師是個威恩並施的爸爸,「他會包容我的過錯,但兇起來管教也是一絲不苟。」阿柏後來也自願從台南科大轉回新化遠東科大,回到陪讀班跟著阿呆牧師教導弱勢的弟弟妹妹。阿柏說在1919陪讀班發生許多感人的故事,他分享,隔代教養的小維(化名),因阿嬤不識字,無法好好教導,原被學校視為弱智學生,就是因為陪讀班哥哥姐姐的幫助,在國小畢業時得到台南市長勵志(進步)獎。

從電腦教育博士改名阿呆,成為新化許多弱勢家庭的阿呆伯伯,填補了孩子父母缺席的位置。(照片由中華基督教救助協會提供)
從電腦教育博士改名阿呆,成為新化許多弱勢家庭的阿呆伯伯,填補了孩子父母缺席的位置。(照片由中華基督教救助協會提供)

為愛不遺餘力 三位知名音樂家接力實現貧童夢想

嘉義陪讀班的楊萌智老師原本與先生經營貿易公司,攀上人生最高峰卻不知下一步在哪裡。於是向上帝發願以10年的時間陪伴偏鄉弱勢家庭的孩子。2007年她南下嘉義布袋的過溝,建立陪讀班。9年半來,楊萌智的行動感召許多人,也帶了許多資源進到這個百年前台灣知名的村莊,現在卻少有人知的小村。

當中一位是音樂班老師的鐘麗珠,她每月一次自費到過溝教孩子彈琴,其中一位學生,當時讀小二的小瑜(化名),在無人督促的情況下竟然每天練琴5-6小時。小瑜的爸爸因病在外地休養,印尼籍媽媽為了擔起家計,兼了二份工作,無暇照管三個小孩。小瑜與弟妹從小就在陪讀班老師的照顧下長大。

今年高三的小瑜愛唱歌、愛彈琴。楊萌智發掘她的音樂天份,於是鼓勵她考音樂系。但高齡70歲的鍾麗珠因體力關係無法再兩地往返教琴。為了讓小瑜順利學習樂理,鍾麗珠為小瑜籌了一筆錢,讓她每個月北上台北學琴,並為她在台北找到聲樂家詹怡嘉及演奏家吳天泰,3人接力幫助小瑜追求夢想。

「這是件美事,為一個喜愛音樂的小女孩,9年來,3位知名的音樂人士,台北、嘉義兩地接力。因為愛,兩地零距離!」在別人看起來是不起眼的小石頭,因著楊萌智的堅持與付出,磨出它閃亮的才華。

離婚造成家庭失能 弱勢童急欲學習資源找回自信

台灣離婚率亞洲第一,世界第二,這個現象在基督教救助協會1919陪讀班孩子的家庭中十分明顯。104學年度陪讀班所服務的2415位學童中,43.54%孩子的家庭為處於解組狀態。由於家長忙於工作營生,造成孩子成長過程中缺少父母的陪伴。

救助協會的陪讀班的老師,不只注重課業,更因注重品格教育及對孩子的生活照顧,讓師長眼中的問題學生找回了自信與自我,化解社會隱憂,13年累計幫助了近3萬人次的孩子。救助協會秘書長夏忠堅呼籲社會大眾關心弱勢家庭孩子的需要,支持1919陪讀計畫,讓孩子在一個愛與安定的環境中成長。捐款請上1919陪讀計畫勸募官網。(謝婷婷/綜合報導)


喜歡這篇新聞嗎?分享給您的朋友吧!

 

愛傳協會(02-2369-1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