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要聞

又見黑箱?課程審議會名額學生代表竟比家長多2倍

[adrotate banner="32"]

教育部自去年引發「黑箱課綱」爭議後,將設置課程審議委員會,但其中家長代表過少,甚至在審議委員會中獨厚學生,比家長有更多代表名額,引發質疑。對於學生名額較家長還多,全國家長會長聯盟理事長陳鐵虎表示,「現在教育學用落差很大,學生出來找不到工作,承擔的是誰?是孩子跟家長啊!」他更向教育部呼籲,「教育主體性在學生,而學生的監護人是家長,應該再給家長多一點名額。」

目前課程審議會的流程,將是小學、國中、高中、高職、特教等學程先各自召開審議的會議,並各派出相對應比例的代表。最終有一個審議大會,其中委員的比例引起家長團體質疑,因審議大會僅有2名家長代表,而學生卻多達3或4位,比家長、教師、校長等組織代表比例還高。

我國已經在2009年將國際人權兩公約國內法化,其中18條第四項提到,「本公約締約國承允尊重父母或法定監護人確保子女接受符合其本人信仰之宗教及道德教育之自由。」而國內的教育基本法第八條中,也提到「國民教育階段內,家長負有輔導子女之責任,並得為其子女之最佳福祉,依法律選擇受教育之方式、內容及參與學校教育事務之權利。」家長對於子女的受教權,應有參與的權利,但如今依照課程審議委員會的代表比例,可以明顯感受到教育部主辦單位的漠視。這同時也違背了《世界人權宣言》中第26條第三項,「父母對其子女所應受的教育的種類,有優先選擇的權利。」

陳鐵虎表示,過去教育改革失敗,以前的改革委員都不必負責,但小孩跟家長卻需要承擔後果。現在的委員會僅有2名家長代表,但課程審議的內容卻是12年國教的內容,其中有國小、國中、高中、高職等4個學程,「每個學程應有一個家長。」他也認為家長應具有代表性,「家長有小孩正在就讀這些學程,就是直接關係人。」(馮紹恩/台北報導)


喜歡這篇新聞嗎?分享給您的朋友吧!

 

愛傳協會(02-2369-1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