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要聞

「蒙特梭利」照護模式 失智者重拾快樂和尊嚴

[adrotate banner="32"]

全球每3秒就有1人罹患失智症,台灣目前有超過28萬名的失智症患者,預估2065年更會有90萬人,失智症的預防、延緩與照護成為未來高齡化社會的新課題。

加拿大認知悠能諮商公司創辦人、麥克馬斯特大學前老齡化及心理健康專題教授Gail M. Elliot長期發展「蒙特梭利失智症照護模式」,今(14)日在發表會提供量表和相關協助延緩病情惡化的方式,為照顧失智症患者提供創新方法。

Gail Elliot表示,失智症患者表現出不論是激動、躁進、急尋出口、胡亂抓人等精神行動症狀,都有背後的意義。談及自己母親發病當下,每天情緒都很躁動,後來前往日照中心,但中心的工作人員並未受過相關訓練,對母親當時的情況沒有任何幫助,她開始思考並建立失智照護的系統和模式。

Gail Elliot指出,可以用一些標示協助失智症患者更容易找到自己的房間或是廁所等空間,並透過摺毛巾、削果皮、打字等訓練安排,讓他們重建生活的能力;母親依靠這個模式,慢慢恢復部分生活能力,Gail Elliot分享以「蒙特梭利式認知悠能」模式訓練患有失智的媽媽削馬鈴薯皮,現在母親可以完全協助廚房的工作。

台灣認知功能促進協會理事長甄瑞興醫師提到,高齡88歲的母親患有血管性失智症,深刻體會家屬照顧的痛苦及失智長輩的心靈空虛。從醫三十多年中,照顧過無數的失智症長輩以及家屬,並創建了台灣第一個失智症記憶整合特別門診,卻苦於沒有一個好方法照顧自己的母親,現在終於找到了一個有效的照護模式。

病友家屬鄭大瑜女士,三、四年前在職涯的高峰期,為患病的母親回台,母親失去時間意識,生活日常行為的失序比如大叫、打人、如廁無法自理,使她的家庭生活也隨之大亂,直到接受蒙特梭利失智症照護模式,讓母女倆生活漸漸恢復原有的節奏。

甄瑞興強調,過去失智症照護大部分注重在減輕家屬照顧者的壓力及喘息服務為主,卻往往忽略了失智長輩本身的感覺及尊嚴。蒙特梭利失智症照護模式,希望為患者創建出合適的照護環境,針對患者需要、各自的能力程度、興趣及長才安排適切的活動,讓他們仍保有的能力得以提升,讓失智長輩擁有更快樂、更有尊嚴的生活。

(畢翠絲/台北報導)

關心您我的健康,守護下一代。

長期關注癌症、失智、糖尿病、愛滋、性病等議題!

支持風向健康新聞

♡ 捐款連結:
http://bit.ly/2HywNZN

 

喜歡這篇新聞嗎?分享給您的朋友吧!

 

 

 

愛傳協會(02-2369-1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