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見廣場

《讀者投稿》錯了性別不錯愛?女同前T現身說法

[adrotate banner="32"]

陸劇女版上癮爆紅,但因妨害風化遭禁播[1],作者搜尋了一下這女女戀微電影《錯了性別不錯愛1》(以下簡稱《錯劇1》),在網上看過後,心中頗有感慨。深覺有社會責任向世人一起談談這部LGBT[2]電影沒有告訴觀眾的另一面。我們就用電影的軸線來淺談就好。當然,《錯劇1》是典型同運鼓吹同性戀平權的洗腦片(就好比政治意識洗腦片,意思是一樣的)。客觀來說,一小時的微電影能拍成這樣,真的很好了。不過就是因為它是洗腦片,它當然要拍得很藝術唯美,滿足眼目的情慾,這樣才能吸引年輕人,所以這我們就不多談了。

電影一開始就植入「女女性幻想」(Lesbian女同性戀暗示),讓觀眾有個期待到底這樣的關係能不能成。接著想追「筱柔」的那位男同學「賀宇」,以男伴女裝的變裝身分,違規越界進入女宿舍,就為了送愛心早餐。也許乍看之下,這是為了愛情而不惜犧牲形象的作法,劇情也因此加添笑點,但同時背後的用意是提早暴露青少年的視覺,適應變性者的存在(Transgender變性者暗示)。然後又為劇後的故事,預備鋪陳同性、異性一起攪和的三角戀情張力。

但是,這段劇程,正在洗腦觀眾,只要「以愛之名」,我們都可以挑戰性別界線、宿舍界線、法規界線、道德界線、甚至男女之間安全健康距離的保護界線。如果女宿舍都可以這樣變裝隨意出入,誰還敢把女兒寄宿在學校呢?那女宿舍的廁所與浴室,不知要躲藏多少怪叔叔了?也許我們看了覺得很好笑,劇中也演得好像都可為愛通容,但現實是會帶出許多隱憂與困擾的。

因為《錯劇1》是女女宣傳片,故事從筱柔(婆)[3]與高帥的米勒(T)[4]同間女宿舍,而產生女女性幻想、困惑、矛盾、掙扎、甚至為米勒在班上,辯護她的身分隱私開場。但現實往往是T追婆偏多。另外,女配角「方以涵」與她班上舉手投足都像女孩的男同學「寶寶」,則是為了鼓吹人們,「女人與男同性戀0號 」間的「姊妹淘情誼」(Gay男同性戀暗示),是國際潮流、時尚、代表自己高尚(不low),有開放心胸的標記。這樣的劇情,也是變相洗腦。其實就是在威脅觀眾,如果你們不支持LGBT,我們就貼你標籤。只要你不支持LGBT,那麼你就是就是一群低俗、落伍、未開化、心胸狹隘、沒有國際觀、沒有愛心的人民。這其實是一種隱藏式的恐嚇,要脅你與他們的價值觀,必需同化同步的手段。

在《錯劇1》中,電影將男性天生追求女孩的衝勁,與對女性尚不瞭解的行為,醜化為男性的霸道、不溫柔、粗魯、霸王硬上弓等情節。然後多次由米勒這位「英雌」恰巧經過,溫柔、游刃有餘的救美一番。其中KTV一幕,米勒一拳打倒賀宇,讓他爬不起來還流鼻血的劇情,在真實世界中,是不太可能存在的。再瘦弱的男性肌力,基本上都比同體型的女性力道大9倍以上。這是天生生理構造本就大不同的事實。

一位比賀宇更瘦的女性,要能一拳打倒壯碩的他,甚至到男性爬不起來,除非這位女性是專業的拳擊手、武術家或摔角手。要不就是那位男性不願還手打女人而已。賀宇男性追女性的真誠與熱誠,在劇中數次被醜化為干擾、暴力。當然,作者仍要指出,無論再怎麼熱誠,任何的霸王硬上弓,永遠都是不對的。

而在複雜的同性、異性三角情節中,「寶寶」成為「女配角」被賀宇拒絕時的訴苦姊妹淘。女配角本身,又淪為賀宇不被女主角接受時的感情備胎。這其實都是為了給觀眾一個錯誤的安慰訊息,就是:「你們就成全了這對女同性戀吧?反正其他人都各有其他感情,可以做備胎與緩衝。大家不需太反抗。」

然而,若依著自然的天理,從一開始,本就就可以更簡單。賀宇好好誠意的追筱柔,沒有「假男人」米勒的存在,他並不會是沒有機會。然就算沒有機會,一樣可以很單純的男與女結束。然米勒這位「假男人」的存在與多出來的不自然選擇,才是造成筱柔優柔寡斷的主要原因。說直白一點,米勒才是真正自然感情發展的破壞者。

在劇中,賀宇也展現了男性追女性時,會誠心誠意說的話,就是:「我發誓我會好好照顧妳、不讓妳受委屈、我會好好保護妳、疼妳的。」其實,這樣的事情,是女同中的T做不到的。當兩個女女決定在一起的那一刻開始,T就讓婆受委屈了。女人體質上天生的纖細與柔弱,是真的需要有男性的保護與遮蓋。當然有人會說,男性家暴可怕。但讀者怎麼知道,T就不會家暴?事實上有情緒問題與會家暴的T也不少,只是LGBT群體不告訴你而已。

所以大部分的T光是這一點就做不到(更遑論天然的性關係與繁衍後代)。而當一段違反自然的情感在一起時,婆與T本身就是要承受社會的輿論、心理壓力、或是躲躲藏藏眾人的眼光,還要面對不能正名的身分與關係。這些都是一種無形的心靈壓力與無奈。也許電影中將她們的關係,拍得唯美浪漫,但當她們的關係,被強迫出櫃時,那才是真實女同生活殘酷的開始。

另外米勒在賀宇面前吻筱柔,說:「這是我女人」的那一幕,那真是道盡了T心中所有的終極叛逆、肉體的情慾與今生的驕傲。其實那正是T向男人宣告:「你們都不是男人。我才是真男人。我比你們更男人,我才配有資格保護女人,我一定會取代你們的存在。」這樣類似的話語,包括他們在球場上打球較勁時,米勒都對賀宇說過。

然而,當一位女人,將自己硬凹成是另一個男人,並且還把自己當成是與男人競爭的對手或天敵時,她實是把自己落在一個對自己最不利、最沒有遮蓋與保護,也是最辛苦的位置了。有些場景如米勒與賀宇鬥球時而受傷的畫面,其實都說明了現實中,當一位扮假男人的T,與真正的男人對上時,在體力或力道上,贏的可能性都是非常小的(如果那位男士不願讓她)。

在我當T的過程,我曾需很努力的讓自己看起來很陽剛。把自己裝得(或把自己練得)很強壯。但老實說,就算我練得再怎麼強壯,我都不可能打的贏男性的。說穿了,我連自己都保護不了,怎麼有可能在急難時,保護的了另一位女性呢?另外,一位T每天早上起床後,看著鏡子時,就要首先否認、拒絕自己是女性的事實,一天之始的被拒感,第一個就先來自自己,這是何等的沉重!接著在裝扮得很男性化出門後(就算長得很帥),仍要面對社會大眾,異樣的眼光與指指點點。到底,她是男的?還是女的?

一位T,首先拒絕了自己,然後又因服裝、髮性、言行舉止都男性化,因此抹滅了自己身為女性美好的特質,當然就被異性戀的男性拒絕(而T本身,也很少跟0號成為好朋友),所以更不會有男性追T。這是另一層的被拒感。而T走在路上,男不男,女不女,被社會大眾指指點點,這也是第三層的被拒感。而如果她長得不夠帥或不夠有個性,還要擔心表白後被喜歡的女生拒絕。更慘的是,女同的世界,婆本來就很少,就算追到了一個婆,還要擔心追到的婆,會不會回去當異性戀,選擇結婚嫁男人了。又或者這位婆,會不會被另外一個比她更優質的T追走。

所以T幾乎都處在沒有安全感中,過著提心吊膽,擔心自己的婆,隨時會離開她的日子,這是第四層的被拒感。當然更不用說,如果還要面對家庭裡對父母出櫃後,父母說要斷絕親屬關係的被拒感,那是第五層拒絕。然後如果再加上宗教團體沒有關懷,卻只會對LGBT說:「你們這些變態不悔改都要下地獄」,那大概就玩完了。因為連神都拒絕了他們。那真是終極的絕望。

所以當一個T,一直需承受極大的心理壓力與扭曲!很多LGBT晚年,人老了就不帥不美了。在LGBT界,行情就會大降。而如果T仍是不男不女,就成為沒人要的老怪胎,而且也沒有體力了。因此會面臨高機率的憂鬱症、躁鬱症、酗酒、自殺傾向、乳癌、子宮或卵巢癌的問題。

我個人認為,這是T對自己女性身體,長期自恨後,所衍生出來的結果。尤其因為乳房、子宮、卵巢,都是特別象徵女性身份的器官。一個人心靈長期自恨身為女人,或害怕讓人看出她是女人,或拒絕當女性,這樣的心思意念,我相信會傳達到自己的身體上。身體就會開始先「剷除」這些最代表女性的器官。

也許電影的米勒,是位超級完美帥T,也很man的保護又呵護了「她的女人」。但她終究不是一位真正的男人,她也永遠都無法取代一位男人可以做的事情,因為事實她就不是一位男人。米勒再怎麼把自己女伴男裝,她還是藉著硬撐與違法自然的方式假扮的。只是這樣的電影,正在許多破碎的青少女之間蔓延,迅速的植入錯誤的觀念,引領她們走上一條看似唯美浪漫,可從彼此間得到心靈與肉體慰藉,誤以為會更幸福快樂的禁忌關係。

然事實上當人自以為是正路時,往往至終都必成為荊棘滿佈之路,而召來身心靈的毀損。我誠心呼籲與鼓勵,當社會或宗教團體一同參與關懷LGBT族群的同時,也要對這些電影有分辨背後洗腦意圖的能力。LGBT族群,跟所有的人類都一樣的。他們有喜怒哀樂,也須朝九晚五的工作,也一樣需要吃喝拉撒睡,更需親朋好友情感的支柱。他們會有軟弱、傷心、無助,靈魂、精神想尋求幫助或宗教超脫的時候。當我們關懷LGBT族群時,願我們先從共同的人性面與真誠友誼的角度著手。

作者/陳冠妤

1980年出生台灣彰化。曾打滾女同世界,也曾是美國人權運動(Human Rights Campaign)的會員之一。

[1] 相關報導:https://kairos.news/34805

[2] LGBT是:Lesbian, Gay, Bisexual, Transgender 的縮寫。也就是:女同性戀、男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者。

[3]「婆」,就是女同關係中扮演女性角色的那位。

[4] 「T」,女同中扮演男性角色的那位。T源自英文Tomboy的縮寫。原有假男人、假小子的意思。

(以上言論,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喜歡這篇新聞嗎?分享給您的朋友吧!

 

愛傳協會(02-2369-1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