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規模7.2隱沒帶地震 學者:可能還有更大地震

[adrotate banner="32"]

31日下午基隆外海發生芮氏規模7.2的地震,威力強大如同32顆原子彈,這是921以來台灣附近規模最大的地震,幸運的是地震發生在深度271.3公里處,屬於深層隱沒帶的地震類型。是否會有後續的大地震,中央大學應用地質研究所教授李錫堤表示,隱沒帶地震少見,百年為週期,未來有可能發生規模更大的地震,民眾必須提高警覺。然而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主任陳宏宇持不同看法,認為紀錄上的確少出現,但不代表日後會出現較頻繁或是規模更大的地震。

地震發生後,國家級警報在民眾手機上紛紛響起,雖然有些人有收到、沒收到,雖幸運未有災情發生,但規模如此大的地震仍引起民眾的關注。李錫堤表示,像2011年日本311強震及2004年南亞大地震都屬隱沒帶界面地震,有較大災情。

李提到,過去台灣在1909年4月5日,台北發生芮氏規模7.3級地震,震源深度80公里。隔年1910年4月12日,基隆東面外海再發生8.1級地震,震源深度200公里,這兩次地震都是隱沒帶內部型地震。李錫堤表示,隱沒帶內部型地震活躍期結束後,緊接著就是隱沒帶界面型地震,根據上次經驗兩者差距約10年左右,大家必須提高防震警覺,做好防震安全措施。

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郭鎧紋表示,該震央附近發生的地震大多是深層地震,2014年底也曾發生規模6.7的地震;這次雖是921以來規模最大,對台灣破壞力較小,921當時規模7.3,但深度只有8公里。

中央氣象局1日也發表聲明稿指出,統計上,台灣地區每天平均約發生 100 次地震,隨機猜中地震發生的機率不低,但事實上,現階段「地震預測」的技術仍未成熟,雖無法準確發布預測,但仍可透過嚴密監測及研究,若發現有異常地震活動時,就會適時對外發布相關訊息。

氣象局重申,「地震預測」如無嚴謹的科學論述與資料校驗,並不具備防救災的意義,民眾不需要恐慌。(馮紹恩/綜合報導)


喜歡這篇文章嗎?分享給朋友吧!

隨時收到優質清新的好文章,請按讚和加入 Line 生活圈!


下載 Kairos 風向新聞 App

 

愛傳協會(02-2369-1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