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6旬男作息正常 肝臟超音波竟揪出轉移性腸癌

[adrotate banner="32"]

大腸直腸癌是國人十大癌症之首,平均每30分鐘新增1人確診,且約80分鐘就有1人死於此種癌症,堪稱全民健康的頭號公敵。幸好,腸癌治療邁入「精準醫療再升級」的時代,即使是轉移性腸癌病友,也可以在健保幫助下,先做RAS基因檢測,再決定標靶藥物種類的使用順序,爭取手術與延命至2年的機會。

一名在大企業服務逾40年的郭先生,平日作息正常、不菸不酒,卻在去年(109)年初的公司例行健檢中,意外在肝臟超音波發現一處小陰影,進一步追查發現是晚期大腸直腸癌併發肝轉移,這才後知後覺地想到,原來自己長期輕微腹瀉和鉛筆便(糞便細軟少)症狀,並非單純的腸胃不適,而是腸癌的警訊!所幸,郭先生拋開負面情緒,選擇相信醫師的專業,並且在適當的治療下獲得改善,腫瘤控制狀況迄今穩定。

 翻轉轉移性腸癌治療困境 先測RAS基因是決勝關鍵

中華民國大腸直腸外科醫學會楊純豪理事長表示,大腸直腸癌連續13年居國人十大癌症之首,每年新增超過16000名患者,相當於每30分鐘就有1人確診。其中,約2成病友確診時已是第4期的轉移性大腸直腸癌,5年存活率約13%,對比第1期確診病友存活率超過90%,差距懸殊。

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病友的生存困境 有機會翻轉嗎? 楊純豪醫師表示,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的治療以化療搭配標靶藥物為主,但腸癌標靶藥物概分為「抗表皮生長因子標靶(anti-EGFR)」和「抗血管新生標靶(anti-VEGF)」兩種,病友在確診為轉移性腸癌後,應該先做RAS基因檢測再決定相對應的標靶藥物。研究顯示,轉移性腸癌病友中,RAS基因無變異者占6成,建議優先使用化療合併抗表皮生長因子標靶,讓腫瘤獲得較佳的控制。

大腸直腸癌已走向精準醫療再升級的時代,RAS基因檢測成為轉移性大腸直腸癌治療的檢驗必備項目。過去RAS基因檢測需自費,臨床常見癌友礙於經濟負擔,錯失及早正確用藥的時機。不過,健保從6月開始給付RAS基因檢測,幫助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病友更精準用藥,追求更好的治療效果,中華民國大腸直腸外科醫學會呼籲病友多與醫師討論,共同參與治療決策,爭取個人最佳治療的機會。

(記者畢翠絲/台北報導)

 

 

 

愛傳協會(02-2369-1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