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現講獻瑩要聞

《優生保健法》修法放寬墮胎禁令 人口負成長、邁入超高齡社會…台灣又老又窮何解?

[adrotate banner="32"]

國民健康署先前提出要將《優生保健法》更名為《生育保健法》,並將法令中的「未成年人墮胎需要監護人同意、有結婚的婦女需要配偶的同意」的條件取消。台灣婦女維護生命協會創會理事長解慧珍在【風向新聞現講獻瑩】表達不解,認為國家研擬許多對策及誘因希望提高生育率,如今修法間接增加墮胎率,無疑不是要讓台灣少子化的問題雪上加霜嗎?

出生人口持續低迷 墮胎人數節節上升「逆差成長」

根據國家發展委員會去年8月在第78次委員會議中,針對台灣2020~2070年人口推估時表示,總人口將於2020年開始呈現負成長。除了出生人數低於死亡數外,國發會也預估2025年將進入超高齡社會,較前次推估提前1年,顯示台灣出生人口低迷的狀況每況愈下。

另方面,台灣出生率的「反指標」墮胎率卻不降反升。從衛福部國民健康署及中央健康保健署統計的數字來看,2017年墮胎人數約24萬,然而醫生公會卻推估人數高達50萬,兩人相差將近1倍之多,其中的的黑數難以估算。對此,解慧珍表示,台灣存在的黑數除了女性私自到藥局拿墮胎藥以外,坊間的婦產科診所針對墮胎手術也暗藏玄機。

婦產科診所專做墮胎手術全因健保收入 自創名詞美化墮胎

解慧珍說,有些婦產科擺明就是有做人流手術,但醫生卻用「月經規則術」來取代墮胎這個名詞,顧名思義就是「打一針讓月經來」。這裡說的不是女性常見的「催經針」,而是因為懷孕導致月經沒來,打入讓胚胎剝落的墮胎藥物。

她直言,現在許多婦產科醫生寧可不接生、專做墮胎手術。「在台灣的現象是,大多懷孕婦女會選擇離家近的診所做孕檢,最後會在大醫院進行分娩;不過墮胎的心態就不一樣了,很多女性會選擇到小診所做手術。從選擇性來看,就直接影響了診所的健保收入,當然墮胎是比較討喜的賺錢項目。」

儘管如此,解慧珍還是有觀察到保護生命的意識漸漸抬頭。她指出,有醫生會直接斷然拒絕超過16周墮胎的婦女,除了胎兒已形成再加上此時動手術對準媽媽也會造成一定的危險。重視胎兒生命的風氣正在往好的方向發展,卻因為《優生保健法》修法案推出,提供民眾「更便民」的墮胎方案。

墮胎私自決定就好 解慧珍:這樣修法家庭關係還會和諧嗎?

解慧珍表示,先撇除墮胎這件事,任何家中的大事,正常來說都會先跟家庭成員討論,正是因為這件被拿出來討論的事會影響著每個人,這叫「家人」。試想一下,當夫妻關係、親子關係分裂成「這是個人的決定」時,難道關係不會崩解嗎?這樣家庭跟家人的定義又在哪裡?

更何況胎兒不是「某個人的財產、或是東西」,要不要留下任由自己決定,他跟家庭每個成員都有關係,提出來討論尋求共識是唯一不會破壞關係的方法,無論最後是什麼樣的結論。

解慧珍指出,墮胎的背後是「關係衝突、不被支持居多」,這也是坊間有許多機構來協助這些面臨困境的女性,「因為當感情世界成為孤島時,一個人要扛下所有挑戰,那就容易做出後悔的決定。」然而這樣的修法等同切斷家庭成員溝通的管道,結果墮了胎反而賠上了家庭關係。她質疑:「這樣修法會帶來和諧的家庭關係嗎?」。

打開墮胎大門 政府想要告訴我們下一代什麼樣的價值觀

另一方面也可以思考, 政府這樣修法要告訴下一代什麼樣的價值觀?解慧珍指出,上一輩因為墮胎困難重重,反倒學會了對家庭負責任的態度,遇到了就去面對跟解決。但現在修法是要告訴下一代「只有我最重要」,因為讓我不方便、影響到我的未來、造成我經濟的負擔,所以「我就決定不要了」。

「個人性主義」是世界的趨勢,很多事都是以本位為出發點,但也許拿出來跟家人商量,會有不一樣的路。解慧珍舉出過去輔導過的案例:1位還在就學的少女不小心懷孕,告知同樣是學生的男友後,由於男方勇敢跟父母坦承此事,獲得父母支持及協助,最後2人因此結了婚、也把學業完成。她說:「因為父母告訴他,只要你負責那我們就會陪你一起渡過。雖然這樣的案例確實比較少,但我告訴想墮胎的女性,妳並不是無路可走,妳不必一個人承受。」(艾以琳/綜合報導)

風向新聞重視家庭,持續關注兒童、婦女權益,

性侵害犯罪防治包括,防治性侵害犯罪及保護被害人權益。

捐款支持風向新聞關心性侵害防治

喜歡這篇新聞嗎?分享給您的朋友吧!
愛傳協會風向新聞(02-2369-1336 Kairos.News 2015 年成立)